感動到想哭 林少雯
香海文化採訪團隊,不畏溽暑,由執行長妙蘊法師帶領,總編輯賴瀅如和作者林少雯隨行。為撰寫《隔離線外的風景》一書而來到印度。五十度的高溫,化為熱浪,在印度各地蒸騰著。異常的高溫,連續幾天還上了國際新聞版面。
我們先靜下心來追隨佛陀的腳步,虔誠的朝禮聖地,佛陀在我心深處,不斷為我們加持,我們也感受到佛陀希望在印度復興佛教的心意,星雲大師也發願要找回兩千多年前佛陀在印度大地上所弘揚的聖教,讓慈悲願行的步履重踏斯土。我們專程前來採訪德里沙彌學園的小沙彌們,他們正是佛光山為復興佛教所培養的小小幼苗。
我們在聖地的陽光下打坐,在聖地古蹟磚塊上靜思。心靜了,心中只有佛,感覺不到空氣是熱還是涼。在與佛印心的過程中,感受到佛力加被和佛陀對小沙彌們的期望。
然後,帶著寧靜的心,我們飛回德里。德里氣溫五十度。慧顯法師說,德里沒有真的五十度啦,氣象局說體感溫度只有四十六度。
夏天在五十度高溫,冬天在一度低溫中學習和生活,沙彌學園的法師、老師和小沙彌需有超強的耐力,既要耐熱也要耐寒,這也是一種修煉吧!不是捨不得開空調,而是這裡缺電,用電超過限量即會遭到重罰。
採訪過程中,學園的法師、老師和沙彌們,以及園內的一草一木,都堅強到令人想哭,思及此,啊!眼淚真的忍不住掉下來了。
來到這裡,慧顯法師少不了給我們排課,我們也藉著給沙彌上課的機會,更近距離觀察和了解沙彌的學習態度和程度。沙彌們除了上印度一般學校課程中的世間學,也上佛學課和學習各種梵唄唱誦。我們給沙彌講課時了解到他們的中文程度,他們學習了中華文化中的儒家和佛家思想,也認真學習印地文、英文和巴利文。
沙彌學園成立將十年了,沙彌漸漸長大,個個威儀出眾,從出版過的四部「沙彌日記」中,我們也看到沙彌的成長,從小可愛到現在的自在莊嚴,他們的心改變了,因為灌注了人間佛教的精神內涵。
在這部新出版的日記中,沙彌的境界高了,我們可以從書中一窺究竟。沙彌絕不是一轉眼之間就長大了,而是佛光山澆注了多少心血栽培出來的。香海採訪團隊一趟印度行,看到慧顯法師帶領著老師們如何茹苦含辛的、如何夜以繼日的、如何廢寢忘食的、如何一心一意的教養著每一位沙彌……如同愛惜一株株嬌嫩的小幼苗那樣,日日澆水,時時關心,刻刻觀察,那種呵護幼苗成長的不眠不休,令我們敬佩,也讓我們感動到無言!
從一篇沙彌的日記中,我們即可了解他們是否長大了:
如果有人問我參加義診是「修行」嗎?我的答案是「當然是!」。
一、付出時間和體力,這是「布施」。
二、用「慈悲心」去面對一切有理、無理的人和事,這是「持戒」。
三、接受生活種種的不便,這是「忍辱」。
四、七場義診,每天服務十小時,這是「精進」。
五、藥局在處理病患的藥時要專心計算,不能有錯,這是「禪定」。
六、要處理「黃牛票」的事要用「般若」。
請問這點點滴滴不是「修行」,那是什麼呢?
讀這樣的一篇日記,我們就知道佛光山所栽培幼苗茁壯了,沙彌長大了、懂事了,佛光山要在印度復興佛教的願力,是指日可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