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言風語

NT$320

叢書系列:人間文學
作者:依空法師
出版日期:2019/6/11
頁數:248
ISBN:978-986-97229-2-6

描述

內容簡介

古風言
今風語
風言肺腑
風語弦外

古代《詩經》有「四始六義」之說,其中「風」為地方色彩民歌,甚可謂地方文學、民間文學。
作者依空法師取其妙意,以「詩的語言」,效詩三百篇,采擷民俗風情,藉古諷今,自謙抒發心中臆想。

依空法師師從星雲大師,為佛光山文化人與著名弘講師,無論佛學、文學拈來皆文章,且善說法要,往往座無虛席,令人意猶未盡。

《風言風語》中,可窺其深厚的佛學、文學底蘊。撫文探意,篇篇不僅文字優美流暢,每位人物,乃至事件,述其歷史淵源及與佛教的因緣,行文釋義讓人易懂明白,邏輯清晰,讀來暢快,令人拍案叫絕也不為過。

「風言肺腑,風語弦外」,各自讀來各有千秋;世事繁雜,不妨稍駐,共謂「風言風語」兮。

點擊:看李瑞騰教授導讀

目錄

自 序─本栖緣
再 序─什麼是《風言風語》

惟有相思似春色
水的意象
大悲
十年生死兩茫茫
天容海色本澄清
蝜蝂
燈火闌珊
狗竇從君過
英雄失路
沉默的輿論
三生石上
無門關

蓮的聯想
家書
兄弟
朝雲
寧作我
守拙
送窮
六相圓融
桃花‧玄都觀
持節雲中遣馮唐
家有惡犬
養鼠為患
東坡的痛
種樹哲學
廁中鼠與倉中鼠
時然後言
名實相符

無常是常
鐘聲裡的禪趣
隱逸
固窮
半山老人
《世說》中的僧人形象
山水詩人謝靈運
材與不材
鄭人買鞋
疑與不疑
胡子無鬚

轉境
十牛圖
僧情不比俗情濃
師友
不垢不淨
鷗盟
東坡與禪門軼事
淨行生活
大人之行
黃檗宗師──隱元
尋找禪宗

作者簡介

依空法師
中興大學中文系,日本東京大學印度哲學研究所文學碩士,高雄師範大學文學博士。
現任佛光山文化院院長。
曾任普門中學校長、《普門》雜誌社長、《人間福報》創報社長暨發行人等。
曾任教中國文化大學、南華大學、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等學府。
著有《尋找智慧的活水》、《頓悟的人生》、《人間巧喻》、《開啟人生的六扇窗》、《采風風采》暨電子書等;影音著作《大乘起信論》、《華嚴經》、《涅槃經》、《人生卜事》、《大智度論》等。

依空法師為佛光山文化人與著名弘講師,善說法要。

特別推薦

什麼是《風言風語》/自序

中國古典文學第一本詩學總集《詩經》,有風雅頌賦比興等六種體例,統稱為「六義」。其中風雅頌是依據不同的樂調,加以分成的三類體裁。「風」是周天子派遣官員從各地方采集而來的地方民歌,稱之為「采風」,相當於現代的民意調查──民調。包括采自周公、召公采邑的周南、召南;另外有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十三國的民間歌謠,稱為「十五國風」,共計一百六十篇,是《詩經》最精采的篇章,幅員以周代管轄所及的黃河流域為中心。風者諷也,是十五個國家的平民百姓對於周天子的統治利弊,以詩歌的形式,提出美刺鍼砭,不像今日媒體談話節目的尖酸辛辣,所以說學詩者不失「溫柔敦厚」的襟懷。

相對於「風」是平民文學、鄉土文學的屬性,雅是士大夫文學,分為大小雅。小雅用於宴饗群臣,大雅用於朝會,是周代最通行的正樂。頌則是祭祀祖德的舞詩,包含周頌、魯頌、商頌,為一種廟堂文學。大小雅著重歌辭的典雅,三頌更注重音節及舞容,反而十五國風最貼近庶民。風雅頌是《詩經》的內容體裁,賦比興則是詩歌的藝術表現手法。賦是平鋪直敘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原委經過;比是比喻,用一個事物來比喻另一個事物,增進了解;興則是從一個事物引發聯想另一個事物,對於詩歌藝術的渲染氣氛、意境創造發揮很大的功能,達到「文已盡而意有餘」 的含蓄委婉之美。

幾年前曾在報紙副刊以「風言風語」為專欄,取意「詩的語言」,效詩三百篇,采擷民俗風情,藉古諷今,抒發心中臆想,福報文化以「采風風采」書名加之編輯發行。今蒙香海文化熱情邀約,將舊日不成熟的戲作,編成《風言風語》一書,重新再版,藉此就教於十方大德,以為他日「向上一著」的因緣。是為序!

書摘

東坡的痛

北宋大文學家、大政治家蘇軾留給民間的是「皛飯」、「一屁打過江」、「牛糞心」等捉狎、慧黠、耍聰明的刻板印象,歷史上的東坡只有姐姐,沒有稗官野史所描寫的蘇小妹,秦觀是「蘇門四學士」中最受蘇軾關愛的一人,但兩人並無姻親關係,秦少游更不是戲曲小說中所渲染的東坡的妹婿。現實生活中的蘇軾的確充滿幽默、詼諧、機智,同時更是個度量寬大、性格通脫、富有人道精神的仁者。陷害他、羅織他入罪的章惇後來也遭到罷相,失去權勢,東坡從海南島獲赦渡海北歸,暫住在常州時,在京口遇到章惇的兒子章援,請求蘇軾原諒自己的父親。詩人不念舊惡回信給章惇,對他的落職表示同情慰問,展現東坡磊落、恢宏的器度。

宋神宗熙寧七年,蘇軾被任命為密州(今山東諸城)知州,迎接他的是「蝗旱相仍,盜賊漸熾」的蕭條饑荒。連年的乾旱不雨,加以蝗害肆虐,饑民淪為打家劫舍的盜匪,他一面要「磨刀入谷追窮寇」,整頓治安,一面要「灑淚循城拾棄孩」(〈次韻劉貢父李公擇見寄〉),親自巡視城內,搶救被父母拋棄嗷嗷待哺的幼兒。他在〈與朱鄂州書〉中說:「軾向在密州,遇饑年,民多棄子,因盤量勸誘米,得出剩數百石,別儲之,專以收養棄兒。……所活亦數千人。」他號召百姓收養棄兒,並給予收養家庭者補助義倉的口糧,救活了數千名的百姓與棄兒。在〈和孔郎中荊林馬上見寄〉詩中,他慚愧自責:「秋禾不滿眼,宿麥種亦稀。永愧此邦人,芒刺在膚肌。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飢。」民胞物與、愛民如子的州官形象,鮮明地躍然紙上。

元豐二年,御史中丞李定彈劾蘇軾謗訕朝政,詩人獲罪貶至黃州,史稱「烏臺詩案」。東坡在黃州貶所,發現「黃州小民貧者生子多不舉,初生便於水盆中浸殺之」,而「岳鄂間田野小人,例只養二男一女,過此輒殺之,尤諱養女。……初生輒以冷水浸殺。」(〈與朱鄂州書〉)黃鄂兩地均有溺斃嬰兒的惡俗,他於是寫信給素有孝行美名的鄂州知州朱壽昌,請政府嚴法懲誡,革除不人道的弊習。東坡並且舉佛家慈悲教義說:「佛言殺生之罪,以殺胎卵為最重。六畜猶爾,而況於人。……悼耄殺人猶不死,況無罪而殺之乎?」殺害畜生已經罪業深重,何況殺人?依據《禮記‧曲禮》,古時候七歲小孩(悼)和八、九十歲的老人(耄),犯了殺人重罪,況且不加刑罰,而小嬰孩卻無辜遭溺死,慘絕人寰,天理所不容。為了搶救這些襁褓中的嬰兒,東坡乃「使率黃人之富者,歲出十千」,詩人自己「吾雖貧,亦當出十千」,大家出錢捐贈給無力撫育孩子的貧者,救下了一千多名小兒。

困厄中的蘇軾,不暇自艾自憐,以「人溺己溺,人飢己飢」的仁心悲懷貼近眾生的憂悲、溫潤眾生的苦難,是個關懷人文的達觀智者。

轉境

人生幾十寒暑,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如何過得逍遙自在?轉化環境,改變心情,必有一番新氣象。禪詩說:「平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轉境功夫,包含深層多樣的涵義。

從自然現象來看,地球自轉,繞著太陽公轉,「四時行焉,萬物生焉」,春夏秋冬因此運行嬗遞,草木禽鳥賴以棲息滋生。從生理情況來看,人體定期新陳代謝,細胞周而復始,輪轉修復,生命得以生生不息。從人事發展來看,「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換舊人」。十年河東,十年河西,進退出處,要有豁達的胸襟。臨水登高,尋幽訪勝,走到盡頭,要懂得轉身。俗諺說:「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甚至別人不轉時,自己要能轉。唐詩人王維說:「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陶淵明不就因此轉出人間嚮往的桃花源!最糟的是固執不通,不知迴轉,失足懸崖;更可憂懼的是見風轉舵,斯文淪喪,出賣了自己,迷失了心性。

《壇經》云:「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以迷惑的心來對待世界,清明也變成渾沌;反之,以覺悟的心來觀照人間,必能轉昏蒙為澄淨。日常生活中,自然氣候變化,乃至一個人,一件事,一句話,一點臉色,都可能牽動纖細的心思,得失寵辱,憂喜哀樂,上下浮沉其間。心,負荷何其沉重!當環境不能改變時,要運用智慧去轉變心境,所謂「心能轉境,不隨境轉」。李頎〈送陳章甫〉:「東門酤酒飲我曹,心輕萬事皆鴻毛。」心中若無掛礙,春花秋月皆是賞心樂事。

佛教唯識哲學最高的理想是轉識成智。識,是了別、差別的意思,強作善惡、美醜、高下、貧富、貴賤的對待差別。智,是泯除對待的平等、統一、圓融、絕對的境界。禪宗三祖僧璨《信心銘》說;「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世間一切煩惱、糾葛,來自於妄念揀別,愛恨感情因此產生。簡單言之,「轉識成智」就是把不好之念轉化成美善之舉。譬如轉小為大,把狹隘的心思轉成寬大心量;轉貪為捨,把貪婪習性轉成喜捨結緣;轉瞋為悲,把暴戾乖行轉成慈悲懿舉;轉癡成智,把愚癡心念淨化為圓滿菩提;轉私為公,培養公德心,少一些私欲;轉自為他,凡事多為他人著想,多一點同理心;轉迷成悟,把無明迷思昇華為般若智慧,開發自我。

世間的幸與不幸,沒有絕對標準,端在一念之轉,能轉身便能海闊天空,魚躍鳶飛;不能轉身,則一失足成千古恨,空留遺憾。「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禍兮福之所倚,塞翁失馬,福禍難測。遇到困境,要能轉,不可鑽,鑽牛角尖,空間愈狹窄,必然窒息而死。韋應物〈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詩:「理會是非遣,性達形跡忘。」又說:「神歡體自輕,意欲凌風翔。」有柔性、有原則,依智慧而轉,則世界將更寬闊,生活將更愉悅!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

搶先評價 “風言風語”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