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內容簡介
雲居,品味人間般若;
晨悟,體現本地風光。
透過心保和尚的禪心智慧與生活化開示,帶你找回本來面目!
靜謐的叢林生活,從每日晨間鐘鳴板響中,喚醒十方無數佛子悸動的心靈,伴隨著齋堂菜根香、供養咒悠揚唱誦,頓開佛慧的茶飯禪,正感動著選佛場清澈的天空。禪,是內心的自在;禪,是無我的智慧,挑水運柴、行住坐臥生活間,隨處盡是禪心的體現。
現任佛光山第九任住持心保和尚,歷經三十餘載出家歲月的淬鍊,善於詮釋緣起法、無常觀等原始佛教核心教理,更對漢傳佛教精髓–禪宗思想具有深層體證與獨到見解。心保和尚師承星雲大師,致力於推動人間佛教理念,弘法足跡深耕中南美洲、美加等地區,長年說法不輟、樂說無礙,精闢剖析「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的菩提心要,時常受邀至各地主持佛學講座、領眾薰修,廣受信眾歡迎及肯定。
《雲居晨悟:心保和尚過堂講話》為心保和尚多年修持涵養的深心體悟,結集自每日於佛光山雲居樓過堂開示,將經典深意結合豐富的生活實例,轉化為現代人易讀、易懂的語彙,契合佛陀本懷,貼近時代機宜,更是融合古今智慧、蘊含人文哲理,發人深思,引領讀者與禪心交會、觀照自性,體會禪法的活潑與實用,開啟內心殊勝的自家珍寶。
如何運用佛法在生活中?如何對治無明、常保清淨心?「我們都喜歡看風箏飛得又高又遠,可是我們很少想到,風箏的原理是逆風而上。煩惱也是這樣,所以我們遇到逆境煩惱,要能逆風而上、飛上青天。」在本書中,心保和尚教導我們以佛法的觀念和方法,轉化內心的煩惱為菩提,帶領我們超越煩惱的層層迷網,覓得面對人生境界的解脫自在。
「過去的煩惱不再生起,那就是新的;過去的掛礙能夠自在,那就是新的;過去的貪瞋癡煩惱能夠變成禪定、智慧,那就是新的。」深入淺出、直指人心的《雲居晨悟:心保和尚過堂講話》為你獻上365天歡喜吉祥的祝福,透過每日閱讀,以文字般若洗滌身心,為忙碌的生活注入清涼甘露與心靈智慧,更是學佛者不可或缺的殊勝法寶。讓我們在閱讀中與佛相遇,品味人間般若,體現本地風光!
年年是好年 日日是好日 處處是好地
六時吉祥 身心自在
— 佛光山心保和尚歡喜吉祥的祝福
作者簡介
心保和尚
一九六四年生,臺灣臺中人。一九八八年,禮星雲大師披剃出家,同為臨濟宗第四十九代傳人,歷任鹿野苑、溫哥華佛光山職事及佛光緣美術館美國西來館館長,二○○四年起擔任美國西來寺住持八年,二○一三年繼心培和尚後成為佛光山寺第九任住持至今。
由於家有佛堂,自幼熏習佛法,先就讀佛光山佛學院,後皈依星雲大師,秉持人間佛教「處處可修行」的法門,以空為樂、以無為有,以「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三好,以及「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四給,與佛法相應。
以「人才培養」與「發展本山及各地道場特色」作為弘法二大方針。認為沒有天生的釋迦、沒有自然的彌勒,只要不放棄、肯學習,就能成功。
書摘
◎1月1日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
新的一年又到了,面對新的三百六十五天,你是否做好準備、計畫?
佛門說「發心立願」,我們不要把過去的習氣、煩惱帶到新的一年。
「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過好每一天,每天都能自在;過好每一年,每年都能平安吉祥。
◎1月2日
新的一年就是新的開始。
新的一年我們是否準備好了?
「除舊布新」,年是新的一年,心也是新的一頁。過去的煩惱不再生起,那就是新的;過去的掛礙能夠自在,那就是新的;過去的貪瞋癡煩惱能夠變成禪定、智慧,那就是新的。
這樣年年是好年、日日是好日,我們就不會被時間所限制
。
◎1月17日
法寶節是紀念佛陀成道,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夜睹明星豁然開悟,在印度菩提樹下成就道業,可以說人天歡喜。據經典記載,佛陀悟到緣起,流轉的緣起,以及還滅門的緣起。
流轉者,此有故彼有。有貪瞋癡一定招致惡果;有「愛取有」一定有生、老死。還滅門,此無故彼無。沒有「愛取有」就沒有生、老死;沒有貪瞋癡就可以解脫。
緣起性空,因緣未生起之前,結果是空性的、不存在的。何謂父母未生我之前本來面目?因緣未生,沒有生起愛取有時,生、老死本來空寂,因為沒有因,所以講「不生不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從緣起法可以多重的思惟,有助於修道。
◎1月18日
《佛光菜根譚》:「有膽識,方能承擔。」就是要發心承擔,承擔如來家業,承擔常住的事業。 承擔也是學習新的知識,不肯學習, 你就會一直在原地不動,他人很快就會超越。多看書,就能有所學習;多讀書,就知道要如何闡述。
發心承擔也是面對自己,自己進步,別人也會很歡喜。
◎5月13日
唐朝張拙:「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才動雲遮天。」
六根接觸六塵,容易受環境的影響,所謂緣起。佛陀說:「六善住處。」六根遇到六塵,不與煩惱相應, 是為修行的重點。一旦有分別、比較,煩惱就會排山倒海般的湧來;起心動念不與貪瞋癡相應,那便是解脫。
「勤修戒定慧, 熄滅貪瞋癡。」無上的止息,是我們的目標。
◎5月14日
母親節,感念母恩,有了母親的孕育,我們得以有生命。母親辛勤養育我們的色身,可以說母恩浩大,難以回報。
同樣的,佛陀慈悲眾生,長養我們的慧命、成就我們的法身,一樣是難得稀有,所以我們也講佛恩浩大。
了解母親、佛陀的偉大,我們就會生起感恩之心。感恩於一切因緣、一切眾生,乃至父母、大眾、社會、國家,這也就是〈佛光四句偈〉所講的「慚愧感恩大願心」。
◎7月31日
佛教對於佛法的理解跟實踐稱為「體相用」,但是面對外緣的種種干擾,我們是否能用上佛法?世間就是在大因緣裡面,比如說水陸法會,也是集合眾多因緣所成就。
在大因緣裡面,我們碰到的人、接觸到的事情,是不是都讓我們很如意、很順心?這很難講。最主要還是要靠我們心中的佛法,也就是要致用佛法。
遇到障礙感受不歡喜,這個時候可以用包容心、慈悲心、平等心,乃至空性慧這些佛法,你會感到歡喜、自在,也就解脫了。
歡喜的當下,你會感覺到自己好、別人也好、大家都好。
所以,佛法確實跟我們息息相關,在大因緣裡面,尤其顯得重要。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