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之美攝影集

NT$1,500

叢書系列:人間般若
作者:釋慧延
出版日期:2015/8/1
頁數:232
ISBN:978-986-6458-89-7

描述

內容簡介

念佛 憶佛 佛光普照 歡喜收藏

佛光之美攝影集是佛光山慧延法師用鏡頭記錄佛光,內容分為「心懷度眾慈悲願-星雲大師篇」、「佛光叢林-佛光山篇」、「美哉佛館-佛陀紀念館篇」、「弘法共修-活動篇」、「石火電光-煙火篇」。

「喀嚓」瞬間 化為永恆
記錄佛光山殿堂之神聖,佛像之莊嚴,活動之殊勝,四時之景緻。在「喀嚓」瞬間,「光照大千」的絢爛煙火,化剎那驚豔為永恆的燦爛。

虔誠掌鏡 動人故事
記錄星雲大師的感人畫面,見證佛陀紀念館從無到有,大至空拍全景如釋迦牟尼佛觸地放光淨土再現,小至黃花翠竹開謝之間,彷彿隨機說法。

靈山勝境 佛光之美
推薦給入寶山,卻抱憾不能帶走寶山靈氣的人;
推薦給未入寶山,心嚮往之的人;
推薦給將入寶山,預作功課的人;
推薦給思入寶山,神馳心向的人。

《佛光之美攝影集》是一本精心設計的菊四開精裝本,共收錄108張照片,貼心的撕線設計,方便讀者裱裝喜愛的畫面留存,書背條碼以佛陀紀念館側面圖堡造型設計格外可愛。

目錄

《佛光之美》序─化剎那為永恆 星雲大師
拍照 給人歡喜/如常法師
靈山勝境「慧延」中/妙蘊法師
虔誠掌鏡 動人故事/王古山
一步一痕的美麗印記/莊美昭
為「佛光之美」出版/慧延法師 自序

大師篇
佛光山篇
佛陀紀念館篇
活動篇
煙火篇

作者簡介

慧延法師
臺灣彰化縣人,俗姓黃。一九六八年出生,一九九五年禮星雲大師披剃出家,一九九六年十月於佛光山受具足戒,一九九七年佛光山叢林學院畢業。
曾擔任佛光山資訊中心副主任,規劃全山光纖及全球資訊網、護生組園長十年,照顧本山動物,並成立菇寮栽培各種菇類供應全山。
現任都監院攝影組。曾參與星雲大師《雲水三千》、《百年佛緣》、《貧僧有話要說》等著作圖片編輯。

【作者自序】
曾有人問及,怎樣拍才是最好的照片?其實,您認為對您最重要的照片,就是最好的照片。例如:一家人在佛館拍個閤家歡的大合照,那就是最美的回憶照片。父母為心愛的小貝比與可愛的小沙彌石像合照,這張小貝比笑得很甜的照片,就是父母最愛的相片。在五和塔舉行佛化婚禮,這張結婚照就是新婚夫婦得到最佳祝福的相片。
我是一位出家人,並非想成為攝影師。在 家師星雲大師的栽培下,學習了十五年的攝影,深知攝影是一門深奧的技術。然而,最重要的是,我所拍出來的照片,要能為常住所運用、為信徒所接受,要能為佛光山留下歷史紀錄,這就是我認為最美、最好的照片。在攝影界,這種攝影一般只能歸於活動照,並不去討論技術高深與否的問題。
是的,它就是一本活動攝影集。對佛光山以及信徒而言,如果有其歷史價值,這就達到出版的初衷了。
因為「佛光人是常住第一,自己第二;大眾第一,自己第二;事業第一,自己第二;佛教第一,自己第二。」
如果,我過於強調攝影技術,而忘了為佛光山留下完整、珍貴的歷史畫面,那就忘了我是出家人的本分了。
家師星雲大師常教導我們,要能為人所用,才是有用的人。所以這本書的照片編輯、設計以及裝幀,希望滿足信徒需要為先。哪一張照片您喜愛,就可以把它取下來裱框;無論是對大師的敬仰、供奉三寶,或是把煙火相片當作裝飾,都能圓滿您的願想,為您帶來莊嚴與歡喜。
出版此攝影集,也並非以行銷為考量,而是存在更深切的期待。我期盼擁有此攝影集的人,當他看到大師時,能更堅定信心,從大師的身行言教中,獲得啟發;看到佛光山時,發心護持三寶,回到法身慧命的家;看到佛陀紀念館時,能猶如身在佛國淨土。翻閱到各種活動照片時,心內的喜悅,猶如煙火的燦爛美麗。
世界的人、事、物,有沒有價值,但看每個人的主觀判斷。 家師星公上人提倡「人間佛教」,唯願給世間帶來安樂美好,我也希望這本《佛光之美》攝影集,能帶給讀者清淨、歡喜與幸福。

特別推薦

化剎那為永恆
佛光山開山 星雲大師

佛光山自開山以來,因應各種弘法度眾的需求,我總要求徒眾至少要有三張執照,不論是教理性的講經、說法、開示、上課……,技術性的語文、廚藝、園藝、開車、網路,藝文性的展覽、音樂、寫作、繪畫、手藝等,務必讓自己具足人間佛教弘法的基礎,甚至慈悲、柔軟、勇敢、承擔、耐煩等,更是出家人應該養成的專長。
有些徒眾在進入佛光山僧團之前,已經具備專業技術,佛學院畢業後,馬上就能發揮所長;有些則是從零開始,一步一腳印累積經驗、漸有所成,這本《佛光之美》的攝影者慧延,就屬後者。
慧延早前擔任過佛光山資訊中心副主任,當時網路系統尚未普及,他銜命建設:要解決機器、管路問題,協助不熟悉電腦操作者的疑問、說明資訊化、未來性,種種細節不一而足,他都耐心一一為之釋疑。
我從中知道慧延個性踏實,在意會到圖像化的年代來臨,佛光山需要培養攝影人才,便讓他來參與攝影。各種活動場合,所有參加的人,行進只要一回合,攝影的人為了取景,前前後後不知要跑幾趟:為搶畫面擠到最前面、為拍全景爬到最高點、為顧全局前後四方繞幾遍。眾人夏天撐傘、冬天戴帽、躲雨、避風,攝影的人卻都是五公斤起跳的機器配備。在這一點上,慧延頗能吃苦耐勞,一次次留下歷史畫面。
二十年來,慧延不負所望,不僅在攝影技術的領域裡精益求精,甚至運用現代儀器,快速將照片列印出來送到客人手上。常常客人和我才拍過照,會談不過十分鐘,照片就送到了。我雖然視力模糊,但從客人拿到照片的驚歎聲,可以想見他們臉上的笑容必然燦爛,這不就是「給人歡喜」的具體呈現嗎!記得有一次,大陸某位領導來訪,走完半天行程,即將告辭之時,慧延已經做好一本完整的參訪紀錄。效率之快,使得那位首長吩咐隨行下屬,必須將這套做事方法學回去。
現在,慧延即將出版攝影集,這是他從二十年的經驗和作品所選出來,內容記錄佛光山殿堂之神聖,佛像之莊嚴,活動之殊勝,四時之景緻。見證了佛陀紀念館從無到有,大至空拍全景如釋迦牟尼佛觸地放光淨土再現,小至黃花翠竹開謝之間彷彿隨機說法。尤其春節期間「光照大千」的絢爛煙火,在慧延的鏡頭下,化剎那驚豔為永恆的燦爛,良可觀也!
古代的人不得辦法見佛,吾人生在科技發達的現代,感謝能可以隨時透過照片憶佛、念佛。這本攝影集設計成可以將相應的畫面撕下裱背,功能即在此。甚至非佛教徒,或者沒能來到佛光山和佛陀紀念館者,又或純為欣賞攝影藝術者,也能藉此體會佛光之美。是為序。

拍照 給人歡喜
佛陀紀念館館長 如常法師

來過佛光山的人都說:「佛光山的特色就是歡喜。」歡喜從哪裡來?從一個微笑,從一杯茶,從一個合掌,還有一張「照片」來。照片如何給人歡喜呢?
來佛光山拜訪星雲大師的人,都希望能和星雲大師合照留念。拍完照之後呢?大家總是期待有一天能夠拿到照片。「有一天」是什麼時候呢?
佛光山有一位法師,他謙稱自己不是專業攝影師,但是他總是在幫大師和客人拍完照之後,以最快的速度輸出,然後送到客人面前。當客人拿到「熱騰騰」的照片,驚訝、歡喜的表情,令人難忘,原來期待的「有一天」會這麼快!而這位給大家驚訝、歡喜的法師,就是慧延法師。
慧延法師很多人一定都看過,因為佛光山只要舉辦法會、活動,或是星雲大師會客,總會看到一位法師背著攝影器材,身手靈巧的跑上跑下,鑽來鑽去。他甚至為了「空中拍攝」,請教專人,試驗期間還摔壞了好幾架「遙控飛機」,為的就是捕捉瞬間的美好,給人歡喜,更是為佛教、佛光山留下歷史。
這些年來,每當我編書、出版雜誌……,需要照片,總是會想到他。雖然他謙稱自己拍的照片只能稱為「活動照」,因為他非科班出身,也沒有運用很高深的技術,然而他的攝影作品,不僅給人帶來歡喜,還多了一份「佛心禪意」。記得二○一二年,星雲大師為了鼓勵徒眾展現平日少見的藝術天分,特別在一年一度的徒眾講習會期間,舉辦《海會雲來集─佛光山僧眾聯合展》。
其中有一幅是慧延法師拍的〈師徒情〉,畫面中星雲大師和弟子們漫步於佛陀紀念館,背後佛光大佛若隱若現。師徒之間的道情法愛,在慧延法師的鏡頭下表露無遺。
香海文化慧眼識英雄,要出版慧延法師的攝影集。攝影集共五篇,分別為星雲大師篇、佛光山篇、佛陀紀念館篇、活動篇及煙火篇,篇篇精采,各具特色。祈願有緣看到這本攝影集的人都能心生歡喜,進而領略「佛光之美」,會意慧延法師的「佛心禪意」。是為序。

靈山勝境「慧延」中
佛光山香海文化執行長 妙蘊法師

《紅樓夢》第四十回劉姥姥進得大觀園來,興嘆道:鄉下年節裡也會買個貼兒畫,總想著哪時也能到畫裡見識一番不知有多美,沒成想大觀園竟比那畫裡還強十倍。賈母一聽即命最小的孫女惜春給劉姥姥畫一張。祖母一句話,惜春得花上半年,才能畫成。
畫成大觀園得要半年,其實不盡然因著這園子的大而富麗,實則還有現代的我們想像不到的準備工夫,光看薛寶釵為惜春開的材料單子,各種尺寸的畫筆一百多支、各種盛顏料的大陶小瓷淺碟深碗也要一百多個、各種礦石還要多少人工加工製成顏料、還有什麼木炭浮炭生薑水桶木桶……種種備辦,還沒開始畫,已經眼花繚亂,而現在我們只要「咔嚓」一聲,什麼都齊全了。
劉姥姥想到畫上逛逛的心情,我第一次去佛光山玩,雖然已靠著拍照完成,及至後來親入寶山,總也看不夠。在《人間福報》時期,由於版面照片需求量大,常常求人也不是辦法,漸漸養成隨身攜帶相機,不放過每一個可拍之機的習慣。後來調回山上,這個習慣一時改不過來,而山上四時景物是如此可親可愛,於是我成了拍照狂人,除了早課不方便之外,我是打掃清潔也拍、往來寮房和辦公室的路上也拍、在辦公室也拍、跑香也拍、出坡也拍、鬱鬱黃花也拍、青青翠竹也拍,活動更是不放過的拍。
在活動場合,往往在舉起我的迷你Panasonic 的同時,慧延法師一定也在場,不是在人群中穿梭,就是站在小得只剩下一個小黑點的高處,配備齊全,絕對專注。所謂術業有專攻,幾回合後,自覺和慧延法師的大作相比,我的連小品也談不上,他又不吝於分享他的作品,老是謙虛的要別人幫他看看這張好不好、那張好不好!既然有專業級的照片可以欣賞,加上工作上也不再需要了,遂改了隨手拍的習慣,我就整日學那劉姥姥,等著慧延法師又有什麼精采新作可以欣賞了。
我與慧延法師最早的結緣,是二○○一年迎佛指舍利來台,我和他都是前往大陸的工作人員中之一,他負責拍照,我寫新聞稿。合作過程中,他幾乎沒時間吃飯,因為除了要處理他的圖檔,還要幫電腦白痴的我將新聞稿傳回報社,在最緊要的時刻,解決我的問題,受人點滴感念在心。 後來的十多年,他一逕守在鏡頭前記錄著佛光山的一切。不碰鏡頭的時候,他有時是愛心畜牧業,照顧著山上的小動物。有時是自助菇農,照顧一大片菇寮,果然如百丈懷海禪師,過著農禪生活。
守分安住,造就他穩定的攝影風格;赤子童心,又為他的作品增添幾分靈動。過去有人問他的法號,老實的他時而自我解嘲式地回答:「我叫慧延,延長線的延。」惹來一陣歡笑,我倒是常覺得,他以慧心透過相機鏡頭,延長了這座靈山之可親可愛。
他的攝影作品,值得推薦給入寶山,卻抱憾不能帶走寶山靈氣的人;推薦給未入寶山,心嚮往之的人;推薦給將入寶山,預作功課的人;推薦給思入寶山,神馳心向的人。

虔誠掌鏡 動人故事
中華藝術攝影家學會名譽理事長、台灣攝影學會榮譽理事長 王古山

慧延法師十五年來用最虔誠的佛心,以最紀實的方式,拍出了佛光山和佛陀紀念館最動人的影像。多年來對攝影藝術深入研究探討,充分瞭解攝影本質和生命的傳承意義。法師將攝影的真、人間的善、佛館的美,以忠實的運鏡和美妙的光影,完成了讓人感動的畫面,都即將在出版的攝影集發表。
我很幸運能先睹為快,慧延法師的作品集,每一張作品都撼動我心,燦爛的煙火輝映出佛陀紀念館更加絢麗,也感受到所有信徒的付出,才能激盪出美麗的火花。佛陀紀念館的建館過程,也讓我看到了星雲大師一生風範,照亮佛陀紀念館,也照亮世間向善的心。星雲大師優雅的威儀,談笑風生的笑容,自然親切的待人,每張作品都讓我感動萬分。從佛光山看佛陀紀念館的任何角度,在慧延法師的虔誠掌鏡中,都有美麗動人的一篇篇故事。
「佛陀紀念館篇」的作品,法師以內心主觀意識創作出詩情意涵之作,讓觀者有寬廣的想像空間,讓信徒對佛光山的遠景充滿光明和希望。
出書是為了要讓世間帶來美好,這是人生何等高超境界,星雲大師是我的心靈導師,出版之前寫序,要為星雲大師和佛陀紀念館的法師獻上至高無上的敬意,也期待這本攝影集的出版,為所有信徒提升心靈層次和信心。

一步一痕的美麗印記
前任台灣攝影學會理事、佛光山人間通訊社資深攝影記者 莊美昭

多年以前,熱愛攝影的我,在因緣具足下,很幸運地參與佛光山舉辦的各項活動,並盡一己之所能為其留下歷史影像。
這些年來,為提升拍攝層次和拓展更寬廣的視野,我從不敢掉以輕心。除緊追著與時俱進的拍攝新技術,也不時在外進修有關攝影的課程,並且每次回佛光山,都興奮地跟喜愛攝影法師們一起分享拍攝心得與技巧,慧延法師是其一位,也是箇中的佼佼者。
慧延法師的好學,很讓我刮目相看。他善於舉一反三,把數位相機的無限可能發揮得淋漓盡致,更能從諸多變化中,拍出許多令我歎為觀止的作品。
空拍照片,是慧延法師的經典傑作。特別是在佛陀紀念館建造期間,他的空拍歷程,不但創造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可觀紀錄,更展現了讓人讚歎和佩服的驚人毅力。例如:為了從空中拍攝佛館,他摔壞了好幾台的相機,直到改用六軸遙控空拍機後才得以停損。但是,依然無法避免的是,他還是得在炎炎烈日下,汗流浹背地操控著空拍機,從空中拍攝佛館。有一次,我在慧延法師背後,觀看他空拍過程時,眼看著飛機飛著飛著,一個不留神,就在他的眼前摔機了,急得他團團轉,四處找飛機。
這些年來,我親睹慧延法師竭盡所能地,為所有佛光山相關的影像保存而努力,在敬佩中我也多了一份不捨。尤其是他頂著出家人的身分,有時也確實有很多不便之處,面對旁人異樣的眼光和誤解,如果不是具備強烈的使命感,實難達成。
不容諱言,數位時代的來臨,其實對相片保持與傳承是另一場的災難。或許很多人會認為誇大了,但從歐美先進國家都以傳統相機拍攝的底片來保存照片的作法,即可證明底片若保存妥當,至少有數十年的壽命;但現在數位攝影用光碟儲存,光碟片也只有短短幾年的壽命,而且目前使用的硬碟如轉速不對盤,一個不小心也很容易掛點,這時只能備份再備份。不過,若能沖洗成相片就很好,如果能出書,那當然就是絕佳的保存方式。
這次慧延法師將他多年拍攝的經典照片集結出書,我有幸能預先欣賞,無論是空拍照,還是活動照,甚至是星雲大師的言行說法……,這些都是佛光山非常珍貴和重要的歷史紀錄。我殷切地期待這本攝影集的出版,能讓更多人看到和感動,並永遠地傳承下去 。

書摘

│大師篇│
一九二七年生,江蘇江都人,十二歲於南京棲霞山禮宜興大覺寺志開上人出家,曾參學金山、焦山、棲霞等禪淨律學諸大叢林。
一九四九年春來臺,主編《人生》雜誌等刊物。一九五三年創宜蘭念佛會,奠定弘法事業的基礎。
一九六七年創建佛光山,以人間佛教為宗風,致力推動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業。先後在世界各地創建三百多所道場,又創辦多所美術館、圖書館、出版社、書局、雲水醫院、佛教學院,暨興辦西來、佛光、南華、南天及光明大學等。一九七○年後,相繼成立「大慈育幼院」、「仁愛之家」,收容撫育孤苦無依之幼童、老人,及從事急難救濟等福利社會。
一九七七年成立「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編纂《佛光大藏經》、《佛光大辭典》。並出版《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精選白話版》,編著《佛光教科書》、《佛教叢書》、《佛光祈願文》、 《人間佛教叢書》、《百年佛緣》等。先後榮膺世界各大學頒贈榮譽博士學位,有智利聖多瑪斯大學、澳洲格里菲斯大學、美國惠提爾大學及香港大學等,並獲頒南京、北京、人民、上海同濟、湖南及中山等大學名譽教授。
大師弘揚人間佛教,以地球人自居,對於:歡喜與融和、同體與共生、尊重與包容、平等與和平等理念多所發揚,於一九九一年成立「國際佛光會」,被推為總會會長,實踐他「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理想。

│佛光山篇│
佛光山開山邁入五十年,在 家師星雲大師的籌建下,除了大雄寶殿外,也具備四大名山的殿堂,大悲殿、大智殿、地藏殿及普賢殿,代表「悲、智、願、行」的菩薩行。
佛光山先從教育著手,創建叢林學院培養人才,重視文化及佛教藝術, 家師星雲大師在開山之初即立四大宗旨: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
佛陀紀念館建設後,目前正在興建藏經樓,在 家師星雲大師的心中藍圖,「佛」─佛陀紀念館,「法」─藏經樓,「僧」─佛光山,三大建設完成後,這就是佛、法、僧三寶的人間淨土。 無論是信徒參拜佛光山,或者遊客參觀,不要只是看佛光山的建築群,更重要的是能否體會大師的佛法含義與慈心悲願。佛光山處處在說法,歡迎每個人前來細心體會。

│佛陀紀念館篇│
家師星雲大師花費了十年,完全依照佛陀講經說法,初轉法輪四聖諦,演說八正道,而建設成佛陀紀念館。
這十年建設,我慶幸能參與拍照,留下歷史紀錄。過程中,最艱難,最不為一般人所認同的,就屬為了拍攝建造大佛過程而需要使用的「空拍技術」。
當時, 家師交代,要把佛光大佛的建造過程拍下來,包括從空中拍攝。因為在佛光山的歷史上,佛光大佛可能是僅有的,沒有第二次機會。
當時一聽,我的佛呀,要從空中拍攝,怎可能天天請飛機來拍?所幸,在藍天模型鄭偉仁先生熱心介紹,拜訪了屏東空拍達人江敬業老師。江老師一口答應,馬上願意教我操控保利龍做的遙控飛機。足足學了十八天,摔壞數架飛機後,終於順利進行空拍,但是由於技術不成熟,在空拍初期,還是摔壞,甚至飛到不見了,總共損失五架飛機連同相機。
花錢事小,還得忍受他人的異樣眼光和嘲諷,「看呀,出家人也玩飛機吔……」但是,日子久了,那些工人漸漸理解,這個出家人不是玩飛機,而是為了記錄大佛的建造過程,而我也在一張張歷史照片中,獲得釋然和歡喜。

│活動篇│
活動不只是大眾集會,更是修行, 家師星雲大師說,凡是有益於身心淨化作用的團體活動,都可稱為「共修」。
在這篇的相片中,可以看到各種活動,都是在推展人間佛教,倡導世界和平,各宗教融和,不分種族,世界各國人士都可以參加。
還可以看到佛光山大眾的集體創作,像全山出普坡,只為了春節時,給信徒遊客能到佛光山來禮佛祈求平安,能從法會活動中,了解佛法。
佛陀紀念館舉辦神明朝山聯誼會,促進各宗教的融和。佛化婚禮菩提眷屬祝福禮,祝福所有佛化家庭都能幸福。剃度典禮,度化世界各國的佛子,投入弘法利生行列。佛光會的禪淨共修,淨化人心。行腳托缽,不只是種福田的因緣,大師勉勵大家要:走出國家富強的道路,走出社會和諧的道路,走出佛教興隆的道路,走出佛子正信的道路。
星雲大師堅持「非佛不作」,所有活動必是以佛法為中心。
「非佛不作」才能度化眾生。
「非佛不作」才能散播佛法。
「非佛不作」才能淨化人心。
「非佛不作」才能增進信仰。

│煙火篇│
有人說拍煙火需要很好的攝影技術。我拍煙火也只不過三年,正確而言,只是三次春節而已。然而,我由一位技術高超、卻不願出名的莊美昭師姐指導,簡單地教我幾招,就讓我拍得不亦樂乎了。
佛光山還有一位遠從美國回來,資歷最深、技術最好的攝影師,那就是陳碧雲師姐。可以說是第一把交椅了,不用我多介紹,歡迎大家從她的臉書裡欣賞她的作品,可說是精采極了。
拍攝煙火的技術固然重要,但地點的選擇,更是關鍵。從這些煙火相片,可以看出是在許多不同地點拍攝。有的在高屏溪對岸二公里外拍攝,有的在魚塭拍攝,有的在大佛後面高地,甚至為了拍倒影,必須蹲在生態池的泄水口,踩在軟軟的鐵絲上,不敢亂動才能拍到,甚至靠在山壁上,小心翼翼,忍受蚊蟲叮咬。更甚者,冒生命危險,踩著工程用的臨時垂直木梯,一步一步,戰戰兢兢地爬上去拍,才能留下這些歷史鏡頭,後來有些危險定點,也隨著工程的完工而拆除,再也拍不到了。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

搶先評價 “佛光之美攝影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