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佛教小叢書35 佛教叢林語言規範

NT$10

作者:星雲大師
出版日期:2007/5/1
頁數:64

已售完

分類: ,

描述

內容簡介

“語言是一種藝術,運用得體人際關係和諧,表達不當容易引起誤會紛爭。佛教裡,說話是一種很實際的修行,佛門語言的藝術,不在花言巧語,能言善道,而是以慈悲、柔軟、正知正見的語言,句句包含對人的尊重與體貼,讓聽聞者心生歡喜進而契入佛道。

為了重現佛教叢林裡和合無諍的語言應對,及各種行事規範,香海文化每月持續出版的人間佛教小叢書,即將於五月三十日出版第35期《佛教叢林語言規範》。論述內容包含佛門稱謂、應對進退、警策格言、佛語典故、書信禮儀、應用文件等六大面向。

期望這些實用的內容,能讓所有僧團更加平安詳和及興隆鞏固,並推廣運用至一般社會大眾,裨益人際和諧與社會安泰。

作者簡介

星雲大師,一九二七年生,江蘇江都人,為臨濟宗第四十八代傳人。

一九四九年初來台。曾主編《人生》月刊、《今日佛教》、《覺世旬刊》等佛教刊物。一九六七年創建佛光山,致力推廣文化、教育、慈善等事業,先後在世界各地創設百餘所寺院道場,並在海內外設立十六所佛教學院,培養佛門專業人才。此外,為推廣社會教育,創辦普門中學、南華大學、佛光大學、美國西來大學,及創辦人間福報、人間衛視。一九八○年,卸下佛光山宗長一職,之後四處雲遊弘法,創辦國際佛光會,現任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長、世界佛教徒友誼會榮譽會長。星雲大師著作等身,著有《釋迦牟尼佛傳》、《玉琳國師》、《星雲禪話》、《星雲日記》、《往事百語》、《佛光菜根譚》、《佛光教科書》、《迷悟之間》、《人間佛教系列》以及《有情有義》、《佛光祈願文》有聲書等。

書摘

語言是一種藝術,運用得體,則人際關係和諧,人生旅途平順多彩;表達不當,則容易引起誤會和紛爭,傷人又不利己。其實,中國原為禮義之邦,在三綱五常的倫理規範之下,長幼有序,應對進退亦不乖舛。不過,隨著時代的遞變,在民主自由的浪潮下,許多人已不太會「說話」,常常率性脫口而出,其無視場合,不懂分寸,粗氣魯莽之語言表達,常令人咋舌!所以說:「縱然周知天下事,不知進退,總是愚人。」 佛教僧團有著獨特的組織和制度,傳入中國之後,東晉‧道安大師制定了中國佛教第一部僧制,也是清規的《僧尼軌範》,到了唐代又有百丈創立《百丈清規》,於是叢林便有了在日常生活、修持、行事準則,與語言表達上,可茲依循的禮儀規範。 中國的僧團因此走向制度化、合理化的僧伽生活。

本篇論文旨在闡述叢林傳統的語言及相關的禮儀規範。其中佛門稱謂、各場合的應對進退,和書信禮儀、應用文之寫法等,都是平時進出寺院甚至日常生活中常會遇到的。所謂「誠於中,形於外」,以誠懇莊敬、尊重體貼的心地,說正派、善良、中肯的語言,相信定能擁有圓滿順遂的人生。 警策格言裡有著出家人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修道歷練,果真「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披肩難」。而從佛語典故中,更瞭解佛教詞彙對中國文字的貢獻與影響。 語言和文字是表達思想、感情的工具,在其運用當中,亦能反應個人及社會文化的水準和品質。期許人人都能明瞭並善用佛教這許多豐富、優美又實用的語言文字,使自己成為文雅有禮,處處受歡迎的人,也讓人際之間更溝通無礙,社會更祥和無諍。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

搶先評價 “人間佛教小叢書35 佛教叢林語言規範”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