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內容簡介
站在巨人的肩膀
學習以「世界之心」觀宇宙
在穿梭古今思想的經緯上
看似行腳歐洲
也是雲遊法界
什麼?!
瑞士總統搭公車?
吃素一天的城市?
德國的警犬要學英語?
跳框出充滿浪滿色彩的朦朧形象,
這是我們熟悉又陌生的歐洲……
作者滿謙法師,行腳歐洲十二年,奉承師志致力於推動人間佛教弘揚,以堅毅之心承擔歐洲各國建寺、度眾、利他等弘法事務。不遠千里的國際交流,面對豐富多樣的自然風光,多種語言、多重文化交織下,猶如親臨《華嚴經》的七處九會,深刻體會華嚴世界意境。
本書內容涵蓋環保、人文、文化、信仰多重面向,作者宏觀獨特解讀歐洲弘法所見、所聞、所思的生命體驗。無論是歐洲特有的窗邊文化,輝煌宏偉的藝術建築,或是浪漫優雅的知性風情等,滿謙法師效法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同體共生」的精神,以真觀、全面觀的視野,在日常生活中照見佛法甚深微妙的大智慧。
「心生種種法生,心悟法法可契。」滿謙法師深感受業於星雲大師座下,正如同「善財五十三參」中,童子接受文殊師利菩薩指導的參學歷程,以佛法靜觀萬物,更學習大師以「世界之心」觀宇宙,跟世界接軌的願心──
跟世界的語言接軌
跟世界的種族接軌
跟世界的思潮接軌
跟世界的經濟接軌
跟世界的宗教接軌
此書是一本海外弘法、接軌國際經驗傳承的寫實篇章,更是作者滿謙法師「行萬里路,知萬種事」的真心感悟之作。
自序
世界之心看歐洲/滿謙法師
今年佛光山供僧法會,適逢家師星雲大師九十四歲華誕,馬來西亞《普門》雜誌邀請寫一篇短文做為賀禮。思索良久,適逢《雲水歐洲》續篇《世界之心看歐洲》一書即將出版,謹以此書做為壽禮,祝福師父上人法體安康,法輪常轉。
算起來《世界之心看歐洲》這本書是個人出版的第五本書籍,如果連同葡萄牙文的《禪與人生》就是第六本著作了。出家之後從來沒有想到過要寫文章出書,一切都是因緣所成就,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僧伽教育,為了弘揚人間佛教教法,二○○四年應《人間福報》副刊主編蔡孟樺居士的邀稿,撰寫專欄「叢林所思」,如此因緣一發不可收拾,十六年來陸續寫了《雲海在望》、《悅讀法華經》、《雲水歐洲》、《禪與人生》等書。
回顧以往,真是驚嘆時光飛逝,歲月如梭,生命在指尖縫隙流逝,一去不返。令人感嘆的是,生命光陰如優曇缽華,時乃一現,不復再現,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但回首來處,不禁慶幸心念沒有空過,在忙碌之餘,利用零碎時間,記錄所思所想,累積成冊,居然也出版了六本書。
《世界之心看歐洲》這本書,是在歐洲弘法時,對歐洲各國的自然環境、環保、人文、文化、信仰等所見、所聞、所思及生命無常感懷而抒發撰寫。之所以取名「世界之心看歐洲」,是深深感受到這一生,受到師父星雲上人的教導啟發,讓我能以佛法靜觀萬物,在日常生活中學習觀照各種事物,「心生種種法生,心悟法法可契」,如同牛頓的經典名言:「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If I have seen farther than others, it is because I was standing 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
在一九八九年十月二十日的《星雲日記》中,家師提到:「我一生中最大的幸福是當和尚,但願來生,還是要再做和尚,我個人所求有限,但能為天下蒼生服務,擴大了我的思想,昇華了我的生命,使我心裡有了三千大千世界。」
師父上人一生自許是一個「地球人」,奉行「天下一家」的理念,提倡同體共生、平等與和平、尊重與包容、自然與生命、歡喜與融和等觀念。弟子滿謙能撰寫文章,在《人間福報》和《普門》雜誌上分享佛法,這都是向師父上人學習以「世界之心」觀宇宙、觀大自然、觀人生、觀事、觀物的無形薰習,因此坦言說,我的學習是站在大師這位偉人(巨人)的肩膀上,效法大師看世界的心胸與眼光,效法大師以「同體共生」的精神來同理大眾,效法大師以真觀、全面觀的視野與世界接軌的願心,如下五點:
一、與世界的語言接軌。
二、與世界的種族接軌。
三、與世界的思潮接軌。
四、與世界的經濟接軌。
五、與世界的宗教接軌。
今天的時代是個多元化、全球化的時代,人要在社會上立足,必須廣泛的多方學習,感謝三十餘年在佛光山,有幸成為星雲大師的弟子,在不斷地各洲調派中,讓我有非常豐富而完整的服務和學習機會。透過在歐洲十二年的服務時光,讓我有機會體證人間佛教要以「擁抱生命,解決生死,落實生活」的精神,學習與世界的「語言」、「種族」、「思潮」、「經濟」、「宗教」接軌,在過程中不斷地學習:自我健全、擴大心胸、融入當地的文化歷史、如法如儀的為眾服務……,學習「遇因緣即為師」,以單純的赤子心學習,真是忙得歡喜,學得開心喜悅。
而今一轉眼,自歐洲調回台北服務,又已悠悠兩年。這兩年恍如昨日般,如夢如幻,尤其是今年庚子年,更是不可思議的一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全球人類活動範圍限縮,彼此間不能接觸往來,這是人類史上首次因為如微塵般細小的病毒,影響了七十億以上的人類生活。病情截至二○二○年九月三日為止,全球共有二千五百七十三萬九千五百一十二人確診,死亡人數八十五萬六千九百零九人,這樣的數目令人震驚,面對疫情的肆虐,人類幾乎無招架之力,而疫情仍不斷地肆虐中,更加考驗人類的慈悲與智慧,希望舉世大眾彼此間能有同理心,建立同體共生共榮的共識。
人的一期生命有限,在面對世間無常變化的動盪裡,期許自己未來能本著「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學習大師做「義工中的義工」,無我無私地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心地球,一心發願弘揚佛法,把世間紅塵建設成為人間淨土,祈願自己永保覺有情的「世界之心」,讓這期生命能利益世間大眾,也發揚同體共生的理念。
推薦序
「行萬里路,知萬種事」的滿謙法師/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高希均
(一)遠見雜誌與天下文化以及我個人,跟星雲大師的緣分可以說是長遠而深厚。
去年(二○一九),我出版了一本書《星雲大師的光輝――結緣受益三十年》,記錄了從一九八九年以來,與大師相識、建立深厚友誼的歷程。因為持續的請益、學習,大師又是我們的專欄作家、書的作者及傳主,遠見.天下文化也與佛光山有了許多互動、合作,逐漸深入了解:開山逾五十年,培養僧眾弟子一千三百人,全球五大洲建寺院道場三百,對漢傳佛教振衰起敝,對整個佛教現代化做出巨大貢獻的佛光山,有許多「化不可能為可能」的實踐,我曾稱大師為「人間紅利」的締造者。
半個多世紀以來,大師以教育為開山根本,培養出眾多僧才,發心堅定、做人謙和、做事能幹、護教精實,他們都像極了一九四九年渡海來台、身無分文的星雲和尚,胼手胝足地開拓出一片大好天地,一份佛陀家業;成功後輕輕放下,釋然轉身,個個竟都能「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業」,初心都如同他們的師父,一切「為佛教,為眾生。」
大師能以其願力、因緣、德行,做到「無中生有」,把人間佛教從一角、一地、一國而輻射到全球,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參與「集體創作」的弟子,具有跟大師相同的願力、努力、執行力,本書作者滿謙法師就是其中佼佼者之一。
(二)滿謙法師二十六歲出家,與大多數佛光山中生代弟子一樣,都受過良好的基礎教育(據說出家前他是一位服裝設計師),以及嚴格的佛學院教育。畢業後他曾經派往美洲西來寺工作,協助桃園講堂、澳洲南天寺的建寺工程。海外十年經驗後,又調回本山辦學三年。大師曾讚他「有魄力,善溝通」,所以在二○○六年佛光山歐洲五個道場有新建及續建的需要時,他奉命赴歐,主持瑞士的佛光山日內瓦國際會議中心,以及法國、奧地利、西班牙、葡萄牙的道場。這些都是天主教國家,尤其法國因為政教分離,對於宗教組織及活動,法規嚴格,所以先前的道場建設,才會前後歷經了二十年。滿謙法師在人手有限、幅員廣大的情況下,想出「佛光歐盟」的因應對策,以集體創作的理念,建立僧信二眾共識,資源整合,又遇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動「宗教對話城市」的機緣,大師常說的「有佛法就有辦法」、「有思路就有出路」,再次得到成功的證明。
二○一三年我曾與王力行發行人共赴巴黎法華禪寺參訪,做了一個演講,分享「讀一流書、做一流人、建一流社會」,看到那設計精緻,既具禪意,又具規模的道場,更有眾多信徒的參與,印象十分深刻。
(三)滿謙法師在歐洲做跨宗教的交流,代表佛光山參加各宗教環保議題的對話,在國際會議上跟日內瓦聯合國、法國教科文組織以及歐洲的大學交流頻繁,同時擔任佛光山海外都監院的工作,他視野廣闊,任務繁重,但學會大師的善用零碎時間,因而能出版一本又一本海天遊蹤式的人文筆記,這本《世界之心看歐洲》就是他駐在歐洲多年,深入觀察、心有所得的著作。
書中由環保、人文、文化、信仰四個面向陳述親見親歷:
(1)從氣候變化的省思看能源創意、素食環保、淨土建設。
(2)從歐洲著名的地理景點、歷史建築、哲人故居、藝術大師看人文素養的內涵。
(3)從百年咖啡、窗邊文化、街道博物館、圖書館、悼念戰爭的節慶、諾貝爾獎看歷史傳承。
(4)從國際和平組織、人道主義機構、瑪利亞觀音、殉教者大橋看西方的信仰,提供了豐富多元的視角。
滿謙法師自二○一八年五月已調回台北道場擔任住持一職,在交談中,知他想把海外弘法、接軌國際的經驗傳承下來,這本書正是他「行萬里路,知萬種事」的可貴分享了。
作者簡介
滿謙法師
依止佛光山星雲大師,授法為臨濟宗第四十九代弟子。
弘法足跡遍及澳洲、歐洲、美洲、大洋洲、非洲等一百多個道場,以尊重包容、歡喜融和的國際觀推動中西文化交流,多年來代表國際佛光會出席聯合國及歐盟議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各項會議,在弘法事業、文教活動、寺院擘劃上多所成就,以行動展現人間佛教的理念。
曾代表佛教參加於梵蒂岡舉行的世界宗教論壇,是在場唯一的女性宗教領袖代表。
現任:
佛光山海外巡監院院長、佛光山台北道場住持、佛光山歐洲總住持、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副秘書長(歐洲區)。
曾任:
佛光山宗務委員會委員、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佛光山國際佛教促進會會長、佛光山澳洲南天寺、墨爾本佛光山住持,紐西蘭南島、北島佛光山住持等。
著有:《叢林所思》、《雲海在望》、《悅讀法華經》、《雲水歐洲》等。
目錄
推薦序
與僧侶同行的人文饗宴/覺培法師
「行萬里路,知萬種事」的滿謙法師/高希均
隨緣度化 隨處安住/簡靜惠
自序
世界之心看歐洲
環保 同體共生
能用不用哲學
氣候變化的省思
安適悠閒的背後
吃素一天的城市
吃素節能最環保
腳踏車的天堂
淨土建設的智慧
瑞士搭火車記
瑞士的全民公投
寵物天堂歐洲
歐洲寵物面面觀
邂逅綠色威尼斯
人文 人間探索
望盡天涯海角
人文精神的力量
德國警犬學英語
小公民大智慧
慈悲的力量
夢幻光影的印象畫
深秋拜訪伏爾泰
相約西墉古堡
瓦薩船的悲與喜
以蒼穹藍天為屋頂
大師的榮耀與遺憾
師法自然的建築師
文化 三千世界
百年咖啡家家香
瑞士總統搭公車
佩戴一朵罌粟花
跪拜下尊嚴起
萬物如如在眼前
歐洲的窗邊文化
貨幣上的女性肖像
坐擁書海黑鑽石
市政廳的驢事
街道的博物館
建築藝術博物館
謙虛無我胸懷世界
信仰 光照大千
如來放光日內瓦
漫步千塔之都
舍利再現荷華
遇見瑪利亞觀音
巴黎的水果巷
兩岸青年展真情
維摩在歐洲
勝鬘在歐洲
我們在等著你!
肉身不壞的修女
葡萄牙的六月雪
大橋上的宗教情操
精彩試閱
德國警犬學英語
到歐洲弘法,最挑戰的事情就是語言和多元種族文化不同,許多法師和當地信眾都大吐苦水,因為如何能學會這麼多種語言呢?在歐洲國家至少要學會三種以上語言,從小學開始除了本國語言,還要學習第二語文和第三語文,因此只要和歐洲人接觸,可以發現他們都是語言專家。
我派駐瑞士日內瓦,光是瑞士這個小國家就有四種官方語言「德語、法語、義大利語、羅曼語」,再加上英文那就是五種語言;日內瓦講法文,搭車到伯恩就要講德文,到了另一個城市就要轉語言為義大利語,難怪語言問題大家都頭痛。
我們感嘆語言難學,但最近看到一則消息,德國警犬也要學英語,狗都要學語言才能生活下去,人呢?不是更應該努力嗎?這則消息說,基於英國本土缺乏合適的犬種訓練為警犬,英國警方現在急缺警犬,為了應急,英國向德國引入一批狼狗,但這批狼狗不懂英語,迫使英國警察學德語指揮牠們。中部德比郡警察部率先試用德國狼狗後,發覺牠們極具效率,而且服從性高,推動另外十六個地區也引入每隻售價高達二千英鎊的德國狼狗當警犬。
然而,德國進口的警犬不明白英語,英國警察若對德國狼狗說英語,狼狗會眼睜睜地望著他們,完全不明白他們說話的內容。一些英國警察表示,跟德國狼狗說英語,牠們一點反應都沒有,既然德國狼狗未學英語,只好由英國警察學德語跟狼狗溝通。德比郡警察部發言人表示,當局會設法令德國警犬明白英語,例如警察會再三以英語向德國狼狗發出指令,務使牠們逐漸懂得第二語言英語,連英國警察也大嘆學德語不易。
進口德國的警犬雖然有些麻煩,但這也有一個好處,英國罪犯聽不懂德語,比較不容易洩密。看來世間上的事情有利有弊,沒有絕對圓滿的,因此往好處想最能讓自己自在快樂些!
談起語言的多元性,我最佩服的是瑞士這個國家,雖然官方語言多,語系複雜,但是溝通沒有障礙,語言是一種文化背景,也是一種邏輯和思惟模式的養成,德語區的嚴謹、法語區的優雅、義大利語的熱情等,而來自世界各國移民的語言,在在顯示瑞士美麗和諧的景致,彼此互相尊重與包容的精神。
瑞士是全世界實行公投最高的國家,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訴之於公投。小事要公投,例如一個人要加入瑞士國籍,必須要全村的人公投表決,只要有一人反對就不成,因為全村的人認為入籍後就是自家人,未來要照顧其養老等事宜,因此頗為慎重。入籍儀式也非常隆重,入籍的每個人會由當地政府製作一組金杯器具,刻上他們的名子,凡是全村活動就會取出該杯子喝酒慶祝一番。其他如當地的百貨公司要延長營業時間,也要公投通過才能實施,真是典型的民主風範。
大事要公投,例如瑞士是否加入歐盟。歐盟國家從五十年前開始努力到現在,有二十五國家加入,貨幣統一,海關門戶大開,通暢無阻,真是方便呀!想到過去瑞士人用法郎,到了英國用英鎊,瑞典和挪威用克朗,歐盟統一後,各國大都使用歐元,無須攜帶各種貨幣硬幣,真是方便無比,不知道未來全世界是否可以只須使用一種貨幣就能買賣流通?那真是無比暢通。
又是否未來全世界只要一種語言就能溝通呢?人類能無所障礙地交談,了解彼此,互相合作,互相友愛,和平共處,在歐洲,我開始夢想著那一天的到來。
百年咖啡家家香
去年邀請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會長心定和尚前來歐洲弘法,在里斯本大學講演後回到道場用餐,葡萄牙里斯本協會的金毅會長向心定和尚介紹葡萄牙的咖啡最好喝,請定和尚一定要喝一杯咖啡。到德國柏林和法蘭克福,當地的會員信眾也向定和尚介紹當地的百年咖啡最好喝;到了瑞士,當地的瑞士人說瑞士的雀巢咖啡品質好;全世界有名瑞典的人也說瑞典咖啡香濃可口……,總之大家都認為自己國家的咖啡、巧克力是最香的。歐洲會員偶爾也會帶咖啡到道場供養法師們,每次聽到大家讚歎自己國家的咖啡最好喝,最純、最可口,我覺得歐洲人真是愛國得可愛。
談起咖啡,歐洲人習慣於早上起床喝杯咖啡,然後再開始工作,歐洲街頭處處可見咖啡館,走到各處都可聞到濃濃咖啡香,令人精神為之一振。我不是咖啡的愛好者,對喝咖啡沒有太大興趣,有人煮咖啡,我是聞比喝更香,所以別人喝咖啡,我聞咖啡,不用花錢也可以享受咖啡香,一人喝兩人飽。
據了解,世界上第一杯咖啡,是由阿拉伯人精心熬製,世界上第一家咖啡屋,在中東大馬士革誕生。一六一五年,咖啡由土耳其被威尼斯商人帶入歐洲,剎那間在法國、義大利為之瘋狂,果真咖啡征服了歐洲人,難怪維也納諺語說:「歐洲人擋得住土耳其人的弓刀,卻擋不住土耳其的咖啡。」
歐洲各地的咖啡,印象最深的是維也納,除了到處的露天咖啡館,濃香咖啡味配上躂躂的馬蹄聲頗為有趣。當地的喝咖啡方式與其他地方不同,服務人員送來咖啡一定會在旁邊放一杯白開水,這讓我發覺東西方文化有共通處,因為辦茶禪活動時候,品茶最後也一定會送上白開水讓品茶者回甘,真正的茶味就可以在此時回味出來。據聞維也納的咖啡相當有名,我卻欣賞他們的貼心服務,奉上一杯水讓人可以品嘗出咖啡香味,水將味道慢慢回甘淡化,直到雋永無味。
倫敦人一向注重下午茶,茶或咖啡都是英國人每日必須的飲品,「3.3」是我多次聽到自英國人口中說出的名詞,一到這個時間,似乎每個人都開心地離開工作現場去喝杯咖啡,讓自己放鬆身心,我相信喝的是放鬆的心情,咖啡好壞倒是其次,甚至也無所謂好壞,因為咖啡本來就是家家香,只要你有一顆好心情去品嘗。
許多歐洲名人是一手端咖啡杯,一手工作。偉大的法國作家昂・巴爾扎克(Honoré Balzac),每天都飲用大量咖啡,他認為咖啡有助於靈感的發揮。他通常在晚上六點睡覺,睡到深夜十二點,然後起床,一連寫作十二個小時,在寫作過程中,一直不停地喝咖啡,他說:「一旦咖啡進入腸胃,全身就開始沸騰起來,思惟就擺好陣勢,彷彿一支偉大軍隊的連隊,在戰場上開始投入了戰鬥。」
有人說:「數百年來,咖啡用一種最沉默溫柔,卻最無從設防的方式,改變著歷史和創造歷史的人。」也有人說:「咖啡壺裡煮的是沉浮,咖啡杯裡盛的是夢想,咖啡桌上彌漫著人生的哲學,而咖啡館裡縹緲的芬芳,足以包容世間的滄桑,是一處心靈靠岸的港灣。」
百年咖啡無論在哪一國都香,我想它代表浮生半日閒,讓人有個悠閒的心情去放鬆、去回味工作和生活,讓生命沉澱下來,讓心思靜慮,讓未來充滿希望。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