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醫治未病 健康好Easy 楊麗華教你成為回春妙手

NT$340

叢書系列:人間杏林
作者:楊麗華
出版日期:2017/12/8
頁數:224
ISBN:978-986-95215-2-9

描述

上醫治未病
中醫治欲病
下醫治已病

春秋時代,被稱為當代神醫的扁鵲,已提出「上醫、中醫、下醫」的詮釋,主要強調,病症如果有可能發展到難以控制的狀況,就應該提早治療預防;以「後現代醫學」的說法,「上醫」屬於養生學,「中醫」屬於保健學或預防學,「下醫」才做臨床的處理與治療。

醫學博士楊麗華醫師,出身中醫世家,不僅家學淵源,更為父親楊守田醫師正式收徒的第十代弟子,打破祖傳師授「傳子傳媳不傳女」的傳統。長年來臨床經驗豐富,廣受世界各地保健講座邀約,更不斷地提升進修,嘗試以各種好學易懂的保健方式向大家介紹推廣,遵循「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病後防復」的古老醫理。

楊醫師深入淺出,自創多首口訣,搭配各類圖表,致力宣導如何運用自己的雙手,順應四季天時.根據每日時辰,為自己進行最有效的經絡穴位養護調理,不僅僅為達到「上醫治未病」的養生學,更推崇每個人不只關心家人,更要關愛自己,為自己打造內外的活力與自信!

◎書封設計保健口訣小書簽,隨手保健好Easy

請點擊看→ 楊麗華醫師教導大家,如何增強免疫力,加強心肺功能

作者簡介

楊麗華
河南安陽人
1961出生於高雄
加拿大卑斯省(B.C.)註冊針灸師
廣州醫藥大學 醫學博士
現任
好心田亞健康管理集團首席指導教授
佛光會監獄布教師
佛光山各道場中醫經絡養生保健講師

目錄

推薦序 天天人間好時節/心定和尚
推薦序 悅讀養生臻寶/許能貴
推薦序 人身難得今已得 一指神功行三好/趙翠慧
自 序 用一世情 做千秋業/楊麗華

§預防勝於治療 擁抱健康要及時
《黃帝內經》治未病
預防是寶 健康無價
養生在生活的每個細節中

§四季常用穴 如意保安康
春:大地回春養肝季
夏:除濕降火調心季
秋:清涼保濕潤肺季
冬:去寒保溫藏精季

§每日15分 健康更加分
百病皆因情緒起
瞭解亞健康 疾病少一半
雙手萬能 保健DIY
天天有經絡 疾病遠離我
身上的照相機──眼睛
每日15 分 免疫再提升
胃不和則臥不安
疏肝又理氣 大眾不憂鬱
十個頸肩九個僵

§人體穴位圖 五運平衡法
十二經循行圖
同身寸法
守田五運平衡法

書摘

千萬不能已經生病了才想到要看病、找醫生!雖然您不覺得身體有什麼不舒服,並不代表您的身體沒有毛病!

家中的電器用品,平時除了要妥善使用,更需要時時保養;就連鍋碗瓢盆,都要天天洗淨;那麼,我們如何對待自己的身體呢?

光是身體外在清潔足夠嗎?我們有沒有關照到身體內在的臟腑有無汙垢、血管是否通暢、氣脈有沒有卡卡的?我們都聽見它們求救的訊號了嗎?與我們時刻不離的身體,您是否聆聽過它從內部發出的不舒適的吶喊?您是否每天抽點時間與它做深層的對話呢?您是否聽到它正在泣訴:「我每天吃苦耐勞,主人卻從未注意到我的付出;我疼痛、受傷時,主人不但沒有一句安慰,還說著風涼話:『真是無路用哪』……」
有人形容身體是一個臭皮囊,但請您認真想想,它的「臭」,誰是元凶?
在這裡,我要很鄭重的請您每日適當的與自己的身體對話,並且要認真的「秀秀」這個為我們做牛做馬、任勞任怨的軀殼;每天抽出半小時問候它:「您還好嗎?有需要我為您服務的嗎?」

我們可以為自己的身體做什麼樣的服務呢?很簡單。泡個腳、按個肩、順一順大小腿;家人相互對「百病之源」的脊椎拍一拍、擦一擦天然的順氣乳液,喚醒沉睡較久的血液……看起來好像都是一些小動作,卻是預防重於治療的最大呼籲,也是中醫幾千年來對於「治未病」的概念,就是在還沒有生病時,或者只出現一些小小的疾病時,就先把問題解決了,這是中醫學防患於未然的重要貢獻。

未病、既病、病後養生觀念
現在,我把這種東方不敗的「治未病」傳統醫理,運用最言簡意賅的方式向大家介紹。
中醫「治未病」思想,最早見於《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這段文獻除了強調了治未病的重要性,更指出一個組織及企業的領導者,在創業之初就必須有謀慮而後動的決策,並且做出最佳的安排與規劃,讓整個體制在起跑之初,就已經有了非常完善的願景與目標,所以成功的企業家也都是以「治未亂,而不治已亂」的邏輯作為經營模式。

「治未病」的概念,主要是指中醫「養生防病」和「欲病早治」,係屬養生延年的範疇。預防的涵義,是要求人們「順應天時,天人合一」,積極消除致病因素,避免或減少它對人體的侵害,主動適應和順應大自然的規律,增強自身的體質,在未病的情況下積極防禦,避免發展到欲病狀態,這是一個人從健康變成不健康之間重要的轉折關鍵。

另一方面,中醫論述強調「正氣內存,邪不可干」,重視體質的內在因素,提出「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和「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的養生之道。正氣是發病與否的內在依據,任何致病因素,只有作用在人體,當人體正常的生理活動發生紊亂,就會導致疾病發生。因此《黃帝內經》中明白敘述,當人體充滿著正氣時,就不容易被邪氣干擾而產生疾病,即是「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的最佳證明。因此「預防疾病」在臨床醫學上,首重養生、維護正氣,防患於未然,如此一來不易發病,或雖病亦不重矣。

中醫在「治未病」的領域中,還包括了三個目標:「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病後防復」,概說如下:
一、未病先防
重在養生,包括了自然之道、調養精神情志、鍛鍊體魄、合理飲食、經絡保健幾個方面需要互通互用。特別在自然之道中一提《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的運用,說明順應自然規律的發展變化,起居能順應四時的更迭,如: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能如此在庭院裡放鬆心情散步,舒緩身體循環,則足以使神志隨生髮之氣舒暢。
「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當不要厭惡白天太長,宜穩定身心情緒,應使腠理宣統,使陽氣疏泄於外。
「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定要保持意志安定,使精神內守,不急、不躁、不悲。
「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冬日裡,應當等到太陽出來再起床,避開寒涼保持溫暖,不讓皮膚開張出汗而頻繁耗傷陽氣。
未病先防,是指在人體未發生疾病之前,採取各種措施,做好預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發生。在《丹溪心法》中提及,未病先防著重在提高免疫能力,防止病邪侵襲,每個人應該在沒有疾病時,積極防治疾病的產生。這是中醫學在預防疾病「治未病」思想中對人類健康提出的最大貢獻。

二、既病防變
有了疾病及早診斷、積極治療,並可預防臟腑組織病變而加重其病情。「善醫者,知病勢之盛而必傳也,預為之防」,這是中醫思想的具體體現。比如說,糖尿病是現代人的流行病之一,其實這個疾病也沒有想像中那麼難以治療,其併發症才是真正可怕及難以處理的地方。如果患者沒有足夠的預防保健意識,再加上沒有重視「既病防變」的思想與行動,就可能導致因糖尿病而滋生的併發症。透過我們對「既病防變」的瞭解之後,就知道對疾病的治療和預防都要掌握好方法,這也是生病後,必須避免併發症的重要覺醒工程。

三、病後防復
指病癒或病情穩定之後,得防止它再復發。在生活中、情緒上,一個人必須擁有健康的主導權,很多人動不動就感冒,反覆發作,這就是沒有做好「病後防復」的工作。我們必須在康復醫療中,讓臟腑組織功能儘快恢復正常,達到邪盡病癒、病不復發的目的。我們經常看見許多中風的患者,其身心靈及生活作息改變之後,其他病情都有逐漸降低的比率;反觀病後依舊不肯作任何調整的患者,往往只能在每況愈下的生活中苟延殘喘。這也正是我在作病後防復時最積極推廣的重要觀念。

特別推薦

千萬不能已經生病了才想到要看病、找醫生!雖然您不覺得身體有什麼不舒服,並不代表您的身體沒有毛病!

家中的電器用品,平時除了要妥善使用,更需要時時保養;就連鍋碗瓢盆,都要天天洗淨;那麼,我們如何對待自己的身體呢?

光是身體外在清潔足夠嗎?我們有沒有關照到身體內在的臟腑有無汙垢、血管是否通暢、氣脈有沒有卡卡的?我們都聽見它們求救的訊號了嗎?與我們時刻不離的身體,您是否聆聽過它從內部發出的不舒適的吶喊?您是否每天抽點時間與它做深層的對話呢?您是否聽到它正在泣訴:「我每天吃苦耐勞,主人卻從未注意到我的付出;我疼痛、受傷時,主人不但沒有一句安慰,還說著風涼話:『真是無路用哪』……」
有人形容身體是一個臭皮囊,但請您認真想想,它的「臭」,誰是元凶?
在這裡,我要很鄭重的請您每日適當的與自己的身體對話,並且要認真的「秀秀」這個為我們做牛做馬、任勞任怨的軀殼;每天抽出半小時問候它:「您還好嗎?有需要我為您服務的嗎?」

我們可以為自己的身體做什麼樣的服務呢?很簡單。泡個腳、按個肩、順一順大小腿;家人相互對「百病之源」的脊椎拍一拍、擦一擦天然的順氣乳液,喚醒沉睡較久的血液……看起來好像都是一些小動作,卻是預防重於治療的最大呼籲,也是中醫幾千年來對於「治未病」的概念,就是在還沒有生病時,或者只出現一些小小的疾病時,就先把問題解決了,這是中醫學防患於未然的重要貢獻。

未病、既病、病後養生觀念
現在,我把這種東方不敗的「治未病」傳統醫理,運用最言簡意賅的方式向大家介紹。
中醫「治未病」思想,最早見於《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這段文獻除了強調了治未病的重要性,更指出一個組織及企業的領導者,在創業之初就必須有謀慮而後動的決策,並且做出最佳的安排與規劃,讓整個體制在起跑之初,就已經有了非常完善的願景與目標,所以成功的企業家也都是以「治未亂,而不治已亂」的邏輯作為經營模式。

「治未病」的概念,主要是指中醫「養生防病」和「欲病早治」,係屬養生延年的範疇。預防的涵義,是要求人們「順應天時,天人合一」,積極消除致病因素,避免或減少它對人體的侵害,主動適應和順應大自然的規律,增強自身的體質,在未病的情況下積極防禦,避免發展到欲病狀態,這是一個人從健康變成不健康之間重要的轉折關鍵。

另一方面,中醫論述強調「正氣內存,邪不可干」,重視體質的內在因素,提出「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和「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的養生之道。正氣是發病與否的內在依據,任何致病因素,只有作用在人體,當人體正常的生理活動發生紊亂,就會導致疾病發生。因此《黃帝內經》中明白敘述,當人體充滿著正氣時,就不容易被邪氣干擾而產生疾病,即是「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的最佳證明。因此「預防疾病」在臨床醫學上,首重養生、維護正氣,防患於未然,如此一來不易發病,或雖病亦不重矣。

中醫在「治未病」的領域中,還包括了三個目標:「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病後防復」,概說如下:
一、未病先防
重在養生,包括了自然之道、調養精神情志、鍛鍊體魄、合理飲食、經絡保健幾個方面需要互通互用。特別在自然之道中一提《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的運用,說明順應自然規律的發展變化,起居能順應四時的更迭,如: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能如此在庭院裡放鬆心情散步,舒緩身體循環,則足以使神志隨生髮之氣舒暢。
「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當不要厭惡白天太長,宜穩定身心情緒,應使腠理宣統,使陽氣疏泄於外。
「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定要保持意志安定,使精神內守,不急、不躁、不悲。
「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冬日裡,應當等到太陽出來再起床,避開寒涼保持溫暖,不讓皮膚開張出汗而頻繁耗傷陽氣。
未病先防,是指在人體未發生疾病之前,採取各種措施,做好預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發生。在《丹溪心法》中提及,未病先防著重在提高免疫能力,防止病邪侵襲,每個人應該在沒有疾病時,積極防治疾病的產生。這是中醫學在預防疾病「治未病」思想中對人類健康提出的最大貢獻。

二、既病防變
有了疾病及早診斷、積極治療,並可預防臟腑組織病變而加重其病情。「善醫者,知病勢之盛而必傳也,預為之防」,這是中醫思想的具體體現。比如說,糖尿病是現代人的流行病之一,其實這個疾病也沒有想像中那麼難以治療,其併發症才是真正可怕及難以處理的地方。如果患者沒有足夠的預防保健意識,再加上沒有重視「既病防變」的思想與行動,就可能導致因糖尿病而滋生的併發症。透過我們對「既病防變」的瞭解之後,就知道對疾病的治療和預防都要掌握好方法,這也是生病後,必須避免併發症的重要覺醒工程。

三、病後防復
指病癒或病情穩定之後,得防止它再復發。在生活中、情緒上,一個人必須擁有健康的主導權,很多人動不動就感冒,反覆發作,這就是沒有做好「病後防復」的工作。我們必須在康復醫療中,讓臟腑組織功能儘快恢復正常,達到邪盡病癒、病不復發的目的。我們經常看見許多中風的患者,其身心靈及生活作息改變之後,其他病情都有逐漸降低的比率;反觀病後依舊不肯作任何調整的患者,往往只能在每況愈下的生活中苟延殘喘。這也正是我在作病後防復時最積極推廣的重要觀念。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

搶先評價 “上醫治未病 健康好Easy 楊麗華教你成為回春妙手”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