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彌陀富三千:不只是知道,而是要證道

NT$290

叢書系列:人間般若
作者:永富法師
出版日期:2018/7/6
頁數:304
ISBN:978-986-95215-8-1

描述

內容簡介

活在當下
當下淨土

佛教修行最令人熟知的便是淨土法門,尤以彌陀淨土為最。但往往我們常落於只知誦念,不能深入其義的表面功夫。同樣的,一心專注念佛者,必定提起疑情,除了念佛外,還能如何用功?

本書作者永富法師,出家三十餘年,深入淨土法門並熟知佛教各種儀軌,擅長梵唄唱誦,以音聲做佛事,嘹亮的法音向來聲名遠播,直入人心。

《一念彌陀富三千:不只是知道,而是要證道》是作者探入法義後的精要結集,引導我們正念向上且亦步亦趨的學習淨土法門。目前的環境趨勢,不只是信眾需要心靈層次的提升淨化,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士,同樣嚮往美好的人生追求,更需要學習如何自我培養正面積極的念想,為自己充實歡喜自在的人生觀。

淨土法門的殊勝,自古以來即有眾多的例證記載,期許廣大的有緣人能將文字落實於生活中、呼吸間,對人生全力以赴後,看淡輕重,忘掉對錯,讓我們真正達到淨土法門的一心不亂,不只是知道,而是要證道!

「佛教是智信而不是迷信,家師星雲大師一生致力推動人間佛教,強調佛法要落實在生活中,才能真正受用。因此,道場舉辦各種法會前,會針對法會的儀軌和唱誦內容的意涵,特別做一些提示和講解,希望讓前來參與的大眾能夠明白、理解相關的法義,進而能『學佛』、『行佛』。」──永富法師

★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專文推薦!
★教界、學界雙推薦,香海文化隆重出版!

目錄

【推薦序】
心淨土淨,人成佛成/星雲大師
永富法師──以師志為己志/慈惠法師
文字弘法如淨土之蓮開敷/慈容法師
以人間佛教視野實現生活淨土/李焯芬
一心生萬法 /鄭經綸
【自序】
將此深心奉塵剎

生命的最高價值──發菩提心
歡喜自在的人生
悟在當下
生活中的修行──人間佛教如何實踐《華嚴經.淨行品》
佛光山人間佛教與淨土法門
不只是知道,而是要證道(之一)──《佛說觀無量壽經》
不只是知道,而是要證道(之二)──《佛說觀無量壽經》
不只是知道,而是要證道(之三)──《佛說觀無量壽經》
不只是知道,而是要證道(之四)──《佛說觀無量壽經》
持守保任,當下淨土──《阿彌陀經》的內涵法義
念佛的重點和觀念
念佛念佛,佛要怎麼念
念念勿生疑,能為作依護──觀音法門的修持
藉境練心、以行填願──普賢普薩行願的修持
生命形體的轉換點──喪葬禮儀暨助念概念

作者簡介

永富法師

台灣彰化人,十七歲皈依佛教,一九八六年禮星雲大師披剃出家,美國西來寺受戒,佛光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
法師音聲暸亮,擅長梵唄唱誦、佛門禮儀、戒壇儀軌、寺院行政、僧伽教育、活動策劃、經典弘講、法會儀軌、佛事懺儀等。

曾任職務:
佛光山叢林學院女眾學部監學
佛光山叢林學院女眾學部糾察
佛光山叢林學院女眾學部訓導主任
佛光山叢林學院女眾學部學務主任
佛光山教育院總幹事
佛光山寺人事室主任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秘書長
佛光山金光明寺住持
國際佛光會亞洲副秘書長
佛光山候補宗委
佛光山普門寺住持
佛光山人間音緣梵樂團團長

現任職務:
佛光山港澳區總住持
國際佛光會香港協會秘書長
佛光山梵唄讚頌團團長

特別推薦

心淨土淨,人成佛成 ◎星雲大師/推薦序
永富法師是台灣彰化人,出生於中醫世家,原本要從醫,十七歲皈依佛教後,一九八六年進入佛光山中國佛教研究院就讀。我曾鼓勵他去完成家人的心願做一名中醫師,但他表示與我推動的人間佛教很相應,堅持一定要留在山上,不到五個月就發心出家了。

佛學院畢業之後,永富留在叢林學院任教。從糾察到訓導主任,樣樣認真盡責,學院服務十年期間,在教育院院長慈惠法師的指導下,帶領學生承擔常住許多重要的弘法活動,例如:首創的短期出家修道會、梵唄音樂會、興學行腳托缽等。

佛光山一千多名徒眾各有專長,永富除了熟稔寺院行政,發心弘講之外,對於戒會、法會儀軌,像短期出家修道會、五戒菩薩戒會、三壇大戒,甚至水陸法會,都難不倒他,也多次擔任三壇大戒的開堂和尚尼,可以說是佛教界的專家了。

由於永富音聲嘹亮,擅長梵唄唱誦,佛光山成立「佛光山梵唄讚頌團」時,就由他擔任團長一職,落實我倡導的「以音樂弘揚佛法」。數十年來巡迴五大洲,透過音樂,把人間佛教帶到世界各地,也曾到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地演唱,促成兩岸佛教的交流,引起熱烈的回響。

有一次永富來找我,我對他說:「你跟我赴湯蹈火去!」就這麼一句話,他就追隨我到台北,轉任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秘書長,配合吳伯雄總會長、署理會長慈容法師推動會務,帶領全台各分會舉辦各種淨化人心活動。

在佛光會任內,我告訴他,要團結佛教、社會各界,爭取佛誕節成為國定節日,這需要一一去拜訪立法委員說明,他二話不說,奔走立法院,獲得二百多位立委及各宗教團體聯署,終於在一九九九年九月,政府公布五月第二個星期日訂為國定佛誕節。

隔年五月,佛光山和佛光會邀請台灣所有的佛教團體,如慈濟、法鼓、中台等,共同在台北中正紀念館舉辦首屆國定佛誕節慶祝大會,同時舉辦大型的佛誕花車遊行和全省各縣市路跑等等,有來自世界各地佛教人士共襄盛舉,讓社會感受到佛教積極入世、服務大眾的活動力。

永富經歷十幾年的學院養成、佛光會的社團歷練,後來也擔任金光明寺與普門寺的住持,現在擔任佛光山港澳總住持,香港佛光道場等,在他的領導之下法務蒸蒸日上。

香港是個國際城市,希望永富立足香港,放眼世界,把人間佛教的理念廣為弘揚,讓三好、四給、五和成為民眾的生活習慣,成就更多的好人好事,讓東方明珠的香港更具和諧包容。

永富的性格進取上進,工作之餘,先後完成南京大學宗教學研究所、佛光大學藝術研究所學業,取得了碩士學位。今又聞他在度眾忙碌之外,整理了他近年來的弘講內容,由香海文化出版發行,並邀我作序;他在學業、道業、弘法事業的勤勉不懈,有此著作出版,我樂見其成,歡喜為之。是為序。

二○一八年三月於佛光山開山寮

人間佛教的智慧,打造生活淨土 ◎李焯芬
二十世紀是中國佛教全面復興、並走上了人間佛教康莊大道的偉大時代。人間佛教不但契合時代的需要,還可以幫助二十一世紀的人類社會在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取得更好的平衡,因此具有極大的生命力和發展空間。回顧近當代人間佛教發展的歷程,許多高僧大德和佛教領袖都作出了重要的貢獻。而實際成果最豐碩、貢獻最巨大的,我認為是佛光山的星雲大師。大師除了數十年如一日地推動人間佛教之外,還為人間佛教的未來發展培養了一大批的優秀人材,以利可持續發展。現任佛光山港澳地區總住持永富法師,正是其中的表表者。

星雲大師培育人材,一貫重視多元發展,在不同的崗位上學會應對不同的困難和挑戰,藉此累積豐富的實踐經驗,成為多才多藝、獨當一面的佛門龍象。永富法師自一九八六年依止星雲大師出家後,曾長期任教於佛光山叢林學院女眾學部,又曾先後擔任過佛光山教育院總幹事、佛光山人事室主任、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秘書長、佛光山金光明寺住持、佛光山普門寺住持等職務,經驗非常豐富而全面,因此是個不折不扣的通才、千手觀音。從佛門禮儀,到戒壇儀軌,到寺院行政,到僧伽教育,到活動統籌,到講經說法,他都極為精通,做得極為出色。法師特別擅長於梵唄唱誦,至今仍擔任佛光山梵唄讚頌團團長。

法師自二○一四年來香港主持港澳地區法務後,大眾對他的多才多藝、他的精明幹練、他處事的勇於擔當、認真負責、一絲不苟,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大家對他讚歎不絕,非常敬佩;而佛光在港澳的善業亦在他的主持下,蒸蒸日上,不斷發展壯大。

我特別欣賞的是法師為大眾演繹大乘經典時的人間佛教視野。眾所周知,法師特別擅長於宣講淨土三經。他除了能夠深入淺出、言簡意賅為大眾解說 《阿彌陀經》,闡釋《無量壽經》四十八願的具體內容及《觀無量壽經》的十六種觀想外,他還會鄭重告訴大家:只要念佛有信心、有力量,我們就可以活得快樂自在。他鼓勵大家憑藉信和願將淨土變成生活中的事實,一心不亂地修習,人人就能生活在清淨的當下。他提醒大家:淨土是阿彌陀佛與個人的共同成果;淨或不淨並非取決於阿彌陀佛,而是每個人都須要下定決心,為自己和別人實現淨土夢想。法師的淨土觀,洋溢着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智慧,十分積極,充滿正能量和生活氣息。

法師以慈心悲願,立定以淨土法門度眾,除了以法會儀式普照有情眾生,更透過文字珠璣,把淨土法門中法會的儀軌要義及日常生活中的修行要領,普傳給有緣大眾,相信對每一位見聞者,都將有莫大的啟發和幫助。無量感恩法師的慈悲和願力!辛苦您了!

二○一八年初夏,於香港

將此深心奉塵剎/自序
我於一九九八年擔任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秘書長第五年時,同時兼任佛光山三峽金光明寺住持,投入寺院弘法的工作。因為站在第一線面對信徒,深深感受到他們的需求,了解世人都普遍希望生活安定、家人健康、凡事順心如意等等。

然而,人不可能每天都過著幸福美滿快樂的生活,如何妥善處理家庭、職場事務、人際關係、生活的憂悲苦惱?甚至面對老病死生的人生重大功課時,我們要靠什麼?答案是靠自己內在的力量。這股力量來自正確的生命態度,也就是佛法裡所謂的「正知正見」。有了正知正見,就算在最困頓潦倒時,透過佛法的修持,只要有力量安忍,就可以過關,甚至昇華、超越痛苦。

然而,一般人並不深究佛法的真義。我經常看到有些前來參加寺院法會、共修的信眾,不知道自己真正想祈求什麼,甚至有人以為登記了功德就可以安心,覺得這樣就能得到諸佛菩薩的護佑。停留在「信佛」、「拜佛」、「求佛」的信仰層次,這是不夠的。

佛教是智信而不是迷信,加之,家師星雲大師一生致力推動人間佛教,強調佛法要落實在生活中,才能真正受用。基於此,我除了不斷的在寺院裡開設佛學課程之外,在道場舉辦各種法會前,也會針對法會的儀軌和唱誦內容的意涵特別做一些提示和講解,希望讓前來參與的大眾能夠明白、理解相關的法義,進而能「學佛」、「行佛」。

提到法會的儀軌、梵唄的唱誦,家師星雲大師謙稱他自己五音不全、不會唱誦,儘管如此,家師對叢林各種規矩、行事、法會儀軌及梵唄唱誦等非常嫻熟。佛光山開山早期,家師經常親自指導佛學院學生梵唱,多次為常住大眾教授各種法會儀軌,為佛光山教團建立了如法如禮的儀制,為我在法務和梵唄唱誦方面穩紥了堅固的基礎。特別是我在佛學院擔任教職十年,參與了本山常住眾多弘法項目,例如:行腳托缽、大專佛學夏令營、教師研習營等,學習如何掌握籌辦活動和布教的要領,尤其又參與籌辦三十幾期的短期出家修道會、皈依典禮、五戒菩薩戒、三壇大戒,以及佛教最大型的水陸法會等,都加深了我對各種梵唄唱誦、法會儀軌內容的了解。

為報佛恩、師恩,我服務金光明寺時,不論弘法多麼忙碌,一定為信眾上課、開辦佛法講座。雖然金光明寺地處偏遠,資源不是那麼具足,但我舉辦精進齋戒會、朝山、跑香、佛學課程、念佛共修等,信徒都很攝心,甚至還有信徒遠從泰國、香港前來參加。看到他們在信仰上,從起信、參與、受持、實踐、改變、證道,更增加了我弘法的熱忱和信心。

我從一九八六年臘八出家,近三十三年來,從沒想過要著書立說、出版書籍。今因緣際會,感謝香海文化出版社將我歷年來授課、法會開示的內容結集整理,祈願藉由本書的出版,與有緣人分享我多年來與大眾結緣的心得,祝每一位見聞者都能感受法喜;若內容有疏漏之處,更期盼前輩大德能給予指導。是為序。

二○一八年三月於香港佛光道場

書摘

歡喜自在的四個法則

既然「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我們就要珍惜生命,要活得歡喜自在。如何活得歡喜自在?我歸納出「認識自己、光明思考、提起正念、活在當下」四個法則供大家參考。

一、認識自己

我們真的認識自己嗎?天生我材必有用,要瞭解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還要看到自己的習氣。

釋迦牟尼佛組織僧團後,他的俗家兒子羅睺羅年紀雖小,但也跟著出家了。羅睺羅生性頑皮,喜歡捉弄人。如果有人問他有沒有看到某人往哪裡走,而他明知某人往左走,卻會說往右走,造成僧眾困擾。因為被他捉弄的人太多,大家只好告訴佛陀。

佛陀沒有直接責罵羅睺羅,只吩咐羅睺羅用木盆端水幫他洗腳。洗好腳後,佛陀要羅睺羅把水倒掉,拿木盆去盛飯。羅睺羅跟佛陀說:「佛陀,不行,這個木盆髒了,不能裝食物。」佛陀就說:「是呀!」然後把木盆踢開,木盆滾呀滾,滾到牆邊去。羅睺羅看到這個景象感到驚訝,佛陀當下就開導他說:「羅睺羅,你常常愛捉弄人、愛說謊話,你的心跟這個木盆子一樣髒了。骯髒的容器怎麼能夠盛放清淨美味的食物呢?因此這個木盆子沒有用了。」言下之意,告訴羅睺羅:你也是沒有用的人。羅睺羅恍然大悟,向佛陀懺悔:「我要打從心裡改正自己捉弄人和說謊的壞習慣。」羅睺羅痛改前非、精進修行,後來成為佛陀十大弟子的密行第一。

在我們認識自己的過程中,還要反省自己是不是對人事物有很深的執著?沒有反觀自己的心,就如同念佛沒有瞭解念佛的意義。很多佛弟子,尤其想要念佛求往生的人,常有修行上的盲點,他們多半只關注累積念佛的次數,而沒有觀照念佛的心。如果只是很努力的按著念佛機或撥著念珠念佛,這只不過是數字上的累積,念佛乃至禮佛最後變成一種形式,沒有真正念出和拜出自信與自我肯定。

二、光明思考

我們凡事都要以樂觀和光明面來思考,台灣有句俗語說得好:「驚驚袂得等(害怕就不能成功)。」心念影響行為,負面思考的人,他的心永遠都處在擔憂、害怕與焦慮不安的狀態;反之,一個懂得光明思考的人就算在黑暗中,也能以愉悅、輕鬆的心情面對。

有一則〈哭婆與笑婆〉的故事膾炙人口,一位老婆婆在兩位女兒出嫁後天天哭,大家都叫她「哭婆」,有一位有智慧的長者問她原因,老婆婆說:「我的大女兒嫁入賣麵條的麵家,二女兒嫁給賣雨傘的商人。每當天氣好的時候,我就想到二女兒的雨傘沒有人買;而天氣不好的時候,我就想到賣麵條的大女兒沒有生意,所以天天我都傷心的哭。」長者提醒她:「老婆婆,妳可以轉個念頭,天氣好的時候想賣麵條的女兒,天氣不好的時候想賣雨傘的女兒,這樣想的話,她們不是都過得很好嗎?」老婆婆一聽感到很有道理,從此之後就不再哭,改為天天笑臉迎人,由「哭婆」變成「笑婆」。

蘇東坡與佛印禪師的公案也是眾所周知。有一次,蘇東坡問佛印禪師,自己禪坐的姿勢像什麼?佛印禪師說﹕「像一尊佛。」禪師反問蘇東坡,蘇東坡卻說佛印禪師看起來像牛糞;佛印禪師心中有佛,所以看什麼人都是佛。由此可見,人與人的互動都是心理的一種反射,因此把思想轉向光明面非常重要。心淨則國土淨,有一位主婦經常指責住在對面房子裡的女人很懶惰,衣服沒洗乾淨就拿出來晒,每次有朋友探訪都會說一次。朋友聽多了就拿毛巾把玻璃窗擦乾淨,主婦再看,原來是自己的玻璃窗不乾淨。若我們心不清淨,看別人也不清淨。心圓滿的話,一切都圓滿。心中有佛,看什麼都是佛;心中是牛糞,看什麼都是牛糞。

學佛的過程中,每個人的因緣都不同。有些人可能因為虔誠的懺悔、禮拜,得到佛菩薩的加持,克服重大的困難,甚至患上不治之症也能痊癒,但有些人並非如此。無論如何,我們都要清楚明白,任何事情都有因緣,關鍵在於我們的心念。

三、提起正念

很多人與其他人互動時若遇到障礙,很容易傾向一種想法:「千錯萬錯絕對是別人的錯,不是我的錯!」這是因為自我感覺良好,沒有辦法提起正念。下一次,不妨先自我調整一下,先說對不起,慚愧懺悔。就好像菩薩戒的儀式裡,在得到清淨的戒體前,把過去的不愉快和悔恨透過懺悔、發願讓身心清淨。

另一個提起正念的方法是要隨遇而安、隨緣歡喜。當我們了知每一個人來到世間的因緣和福報都不同時,就不用去比較或計較,有一首詩偈說:「你騎馬來我騎驢,看看眼前我不如,回頭一看推車漢,比上不足比下餘」,我們要有一顆知足常樂的心。

第三個提起正念的方法,就是要常常思考這個世界是一半一半的。星雲大師的至理名言有說:「這是一半一半的世界,白天一半、晚上一半;善良的一半、邪惡的一半;男人一半、女人一半;真的一半、假的一半;佛的世界一半、魔的世界也一半;你一半、我一半,這個世間,誰也無法統理另一半;努力好的一半,壞的一半也自然能減少;擁有美好的一半,包容短缺的一半,才能夠擁有全面的人生。」

最後一個提起正念的方法是,不要看表相,要看清楚實相。有位徒弟向師父請教人生的實相,師父沒有回答,只給他一個苦瓜,並囑咐他拿著這個苦瓜到聖地去朝聖,再用聖水好好的把它洗滌一番。徒弟照做了,去聖地繞了一圈後再回到師父的面前,師父要徒弟把苦瓜拿去煮一煮,然後做個苦瓜湯給大家吃,之後師父問每一個喝苦瓜湯的人:「苦瓜苦不苦?」大家回答:「苦!」師父語重心長的說:「奇怪了,到那麼多聖地朝聖過、又被聖水洗滌過的苦瓜,為什麼沒有變甜,還是那麼苦?」

苦瓜的性質本來就是苦的,就像人世間生命的實相也是苦的。人生八苦就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五陰熾盛苦」,如同苦瓜的本性,不會因為經過聖地的聖水洗滌而不苦。覺得不苦的人是因為感受到苦瓜有聖水的加持,從善美的正念來思考,於是覺得不苦。故事讓我們參究人生的實相,我們有虔誠恭敬的心,知道佛的慈光會庇佑我們,有佛力、菩薩力的加持,提起正念,因此可以在苦中不以為苦,甚至還會去享受苦。

四、活在當下

活在當下,力行星雲大師所說的「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何時何地都是修行的時間和場所。「凡事認真,但不當真」是我這數年來的體驗。面對生命的每一個當下,我們每一個人都應全力以赴,但是之後的結果不用當真,因為一旦當真就落入執著。就像「啟建水月道場,大作空花佛事」,我們在原本空無一物的體育館辦大型活動,經過眾人共同努力數小時後,布置出莊嚴的壇場,接著數萬名信眾進場,大家非常虔誠的唱念;再經過數小時共修後,法會結束了,各種擺設和舞臺也要全部拆除,體育館回復到原本的樣子。這就是因緣際會,每個人在當下好好努力,結束之後就要放下。如果還停留在盛會的情景中,用鬱鬱寡歡的心情面對繁華落盡,那就變成葬花的林黛玉了。

因緣出現,當下就是佛法,善於把生活一切轉變為佛法,學佛一定很活潑自在。修持不限於禪坐、念佛,而是藉著生活中每個因緣增長智慧,成就清淨心,保持覺照功夫。有一個人用鍋子煮砂糖,想讓糖漿冷卻,一直用扇子搧都無法令糖漿冷卻,因為沒有把爐灶的柴火抽出來。面對生活,沒有從心地下手,把三毒烈火抽掉,無法得到清涼狀態。拚命念佛幾萬句,拜佛幾萬拜,沒有清淨心如何消除痛苦?要在心地下功夫,《心經》:「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就是要我們內在脫離六根的感受,不受外在六塵誘惑。

以下網路兩則〈人的一生〉順口溜,博君一笑之餘,也希望大家藉此深思。

〈人的一生〉
一歲出場亮相
十歲天天向上
二十歲遠大理想
三十歲基本定向
四十歲處處吃香
五十歲發奮圖強
六十歲告老還鄉
七十歲打打麻將
八十歲晒晒太陽
九十歲躺在床上
一百歲掛在牆上

〈一張紙的人生觀〉
出生一張紙,開始一輩子
畢業一張紙,奮鬥一輩子
婚姻一張紙,折磨一輩子
做官一張紙,鬥爭一輩子
金錢一張紙,辛苦一輩子
榮譽一張紙,虛名一輩子
看病一張紙,痛苦一輩子
悼辭一張紙,了結一輩子
(最後重點在於)
淡化這些紙,明白一輩子
忘了這些紙,快樂一輩子

希望大家是屬於「淡化這些紙,明白一輩子;忘了這些紙,快樂一輩子」的人。

希望每一個人的所說、所行、所思都能趨向美好及光明,並且要懂得轉彎,那就絕對有空間讓我們去發揮,就像螞蟻遇見障礙物的時候,也懂得轉彎;只要一轉,生機就會出現。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

搶先評價 “一念彌陀富三千:不只是知道,而是要證道”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